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绿色工厂”指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估确认及专家论证、公示的工厂,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基础单元,绿色工厂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着力点。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德州市平原县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工业制造领域绿色转型升级,将绿色工厂建设作为实现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绿色工厂数量连年递增,绿色称号竞相涌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在平原县经济开发区,一场以绿色为底色的工业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产业面貌,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绿色化浪潮中焕发新生。
史丹利公司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数字神经”系统,应用AI视觉检测、区块链溯源确保100%合格率,智能AGV叉车实现仓库24小时无人化高效运转,物流效率提升35%,工伤事故归零;嘉施利化肥引进先进自动化装卸系统,实现装车作业全程无人干预,效率翻倍,装车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破损率降至0.5%以下,能耗降低20%……数字孪生、智能调度等先进科学技术的深度应用,使开发区成为全省化肥产业“智造+绿色”转型的先锋高地。
而数字化转型是工业跃升的核心引擎。2025年2月,山东瓮福金谷化工有限公司探索建成4.18MW分布式光伏电站,构建一套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区域智能微网系统,趟出一条能源管理的新路子。该系统采用“1+N+X”模式,搭建一个化工产业数字大脑,整合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余电上网光伏系统、全额上网市场化交易系统等N个子系统,打造冷网、热网、电网等X个网络系统。依托“平台+生态”体系,通过工业互联网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实现企业智能化加速升级。
有鉴于此,2025年5月,在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区内德业纺织、江山纤维等5家企业起而效仿,多次赴该企业考察学习、开展可行性研究论证等工作。
为积极推动“含绿量”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平原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充分发挥企业绿色转型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面对企业“不知如何转”的痛点,强化政策引导,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等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制造相关政策,汇编成册,通过专项培训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打通绿色发展的“认知壁垒”。
面对企业“不能随意改”的难点,组织各类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等百余场,明晰绿色化改造路径,避免企业因标准偏差造成资源错配;组建由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企业如何动员全员从各自工作岗位发掘节能改善点,集思广益推动节能技改。
另外,提供超一流服务,针对企业在绿色工厂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材料准备、流程衔接等具体问题,指定专人积极对接科工信局、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全流程咨询辅导服务。
在节能限电、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怎样少用电、少排放、多产出,提高生产效率,是对绿色工厂生产管理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平原县先后有2家企业(福洋、泰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企业(福洋、信谊、史丹利、泰鼎)获评省级绿色工厂,6家企业获评市级绿色工厂,2023年被省、市评为“绿色工业园区”。
“未来,我们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全方位绿色转型,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推动经开区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平原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负责人王智表示。
(通讯员 张欣)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