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厂房到伦敦酒吧 德州平原县申东发酵罐的跨国之旅

2025-07-17 11:16: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任楠

  迁址平原,埋下全球化伏笔

  2017年深秋,山东申东发酵装备有限公司的首批设备从济南迁至德州市平原县经济开发区。面对“放弃省会扎根县城”的质疑,创始人徐云强指向物流地图对着众人解释道:“这里到天津港近了180公里,每台设备运费能省2000元,这是看得见的出海优势!”

  初到时,十几名焊工手工打磨罐体,最熟练的师傅一日也仅能完成两个接口。转折发生在2018年那个飘着啤酒花香气的午后——青岛NDL公司技术总监在展会上敲了敲申东的样品罐:“焊接手艺不错,敢接欧美标准的单子吗?”

  首单出口德国的精酿设备,因一个焊缝角度差0.5度被整柜退回。技术团队拆成零件,对着CE PED标准手册逐点比对,连德国工程师都感慨道:“中国人较起真来,比我们还执着。”三个月后,第二批设备通过验收,众人拧开用新设备酿的第一桶啤酒,泡沫里满满的成就感。

  十一仓布局 破解全球市场密码

  如今,申东在欧美布局的11个仓库,如棋子般扎根全球市场。英国伦敦的仓库里,技术员正为当地酒厂调试设备;美国芝加哥的配送中心,叉车将罐体装上发往加拿大的货车——这些仓库支撑的NDL品牌,在英国每三台精酿设备中就有一台来自申东,美国市场保有率连续三年稳居第一。

  “我们卖的不是铁壳子,是能赚钱的生产线。”徐云强常对团队成员说。去年5月,德国宝峨集团带着“60天交付定制设备”的苛刻要求找上门时,申东与齐鲁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激光自动焊接生产线正显神通。这套设备能将罐体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原本45天的工期压缩至28天。设备在德国车间启动时,对方厂长特意发来视频:“中国速度+德国精度,完美!”

  伦敦东区的精酿酒吧里,老板杰克总爱讲发酵罐的故事:“这台中国设备能精准控温至±0.5℃,我的IPA获奖全靠它。”温哥华的生物科技公司更骄傲——申东的厌氧发酵罐连续3年零故障运行,产出的环保酵素贴上“中国制造”标签,在当地超市卖到断货。

  从“卖设备”到“酿标准” 技术突围筑壁垒

  走进申东车间,激光切割的蓝光闪过,机械臂已完成罐体焊接,全程不见火花。这套填补国际空白的生产线,让设备误差从毫米级降至发丝级,仅此一项便节省30%原材料。技术总监王工翻着专利手册笑称:“15项专利里面,有12项是被客户‘逼’出来的。”

  最令人惊叹的是“无人值守发酵系统”。在申东的灌装车间,西门子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发酵参数,每小时1000罐的灌装线旁,操作员只需紧盯屏幕——这里既是申东设备的“试验场”,也是向客户展示技术的“活广告”。

  “客户买设备时,我们连配方带工艺一起教,相当于送了只会下蛋的鸡。”徐云强形象地说道。

  从县城厂房到伦敦酒吧 双向奔赴向未来

  去年投产的新能源存储罐生产线,让申东站上了新赛道。细心地人会发现,即将发往欧洲的储罐上,除“NDL”标识外,还多了行小字“Made in Pingyuan,China”。

  从平原厂区到全球市场,这家县域企业用10年时间证明:把小事做到极致,小地方也能有大格局。满载设备的货车将通过平原国际陆港的“智慧大脑”快速通关,12天后便会出现在欧亚大陆的工厂里。

  平原的区位优势与营商环境为企业护航:紧邻京沪高铁、京台高速等交通动脉,快速对接全球市场;平原经济开发区以“企业至上”的理念,从项目落地到投产运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这种“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让申东决定今年增资扩产、上新项目,扩大产能、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

  申东的故事,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身的生动注脚。在平原,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正以开放包容姿态吸引更多企业来平扎根、投资兴业,共同书写平原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通讯员 张为萱)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