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媒 多方联建 德州市平原县经济开发区赋能年轻干部“拔节孕穗”

2025-07-28 18:51: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任楠

  为国育才,为党育人。7月25日,德州市平原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平原县水利局、平原化工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开展“智汇经开 水润征程”联学联建活动,5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这也是今年以来平原经开区谋划开展的多项充电赋能活动之一,被年轻干部们形象的称之为“拔节孕穗”。

  水价改革 激活节水内生动力

  水是工业的血液,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

  在龙门水库,平原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实践发展的历史路径。

  龙门水库——承担着平原县工业用水保障的重任。自2015年以来,德州市和平原县被水利部先后划定为深层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和黄河水超载区,这样一来,就迫使平原经济开发区和化工园区内的诸多企业工业用水,面临由以往使用的黄河水和地下水改为部分黄河水和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从而带来水价变高的问题。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制约形势,平原县将如何破解工业“口渴”的难题?

  这几年,经过平原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申报,2023年,平原县被山东省确定为“黄河水资源超载区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试点”,这是全省两个试点县之一、德州市唯一试点县。

  为此,平原县经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新制定出“一个水价+一企一定额+累进加价+节水奖励”的用水价格新模式,实现了黄河水和长江水同质量同价格供水的新局面,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企业发展探索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比如,宜瑞安食品有限公司使用的是定额用水,长江水从以前的3.7元/吨降至现在的2.59元/吨,年节水成本超过30万元。

  同时,由于实行了“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模式,倒逼高耗水企业加速技改投入,努力减少用水成本,从而达到整体工业节水目的。

  新政策实施后,区内企业整体用水成本明显下降,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显著降低和同行业间产品竞争力的显著增强。

  生态工程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水脉通则产业兴”,这一发展真理在平原县“两河牵手”廊道工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而小王庄桥、龙门驿站、明月廊桥正是该工程重要的基础设施。

  小王庄桥——打通了交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堵点。全长210米宽22米,直接贯通了位于马颊河西岸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与东岸的鲁西北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可满足大型货运车辆通行需求,解决了过去因旧桥承载力不足导致的大型冷链运输车辆需绕行30公里的痛点问题。

  据园区物流调度中心数据显示,自新桥通车半年以来,冷链物流基地的月均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了50%,其中生鲜农产品占比超过70%。

  龙门驿站——重构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的“共生密码”。2022年,平原县政府联合文旅企业、农业合作社启动“重构计划”,构建“旅游引流—产业造血—村民增收”闭环,运营一年来,周边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农产品销售额增长40%,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近8000元,印证了乡村旅游与本地产业深度绑定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内生动力的道理。

  明月廊桥——点燃了乡村活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连通水系改善了下游30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让黄河水更顺畅地滋养两岸沃土,让这座桥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成为推动当地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充电赋能 收获真知灼见

  “这场联学联建活动,既是一堂水利赋能发展的实践课,更是平原好干部品牌的检验场。”

  “我在龙门水库读懂政策活水的温度,在廊桥驿站看见实干为民的分量,更以水为师悟出柔韧致远的智慧、滴水穿石的韧劲。”

  “拔节孕穗,拔的是思维的局限,孕的是服务的初心。以前总觉得‘服务企业’就是办手续、送政策,现在才明白,还要像水价改革那样精准对接需求:企业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发展堵在哪里,我们就通到哪里。”

  ……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印证着年轻干部在一点点的成长。

  “未来,平原经济开发区将组织联建共建充电赋能活动,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实招、服务企业的硬功,打响‘平原好干部’品牌,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谈到将来,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活动主要组织者任吉鹏充满信心。

  (通讯员 李姗姗)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