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城建档案是打开过去的密码,是服务未来的钥匙。德州市平原县住建局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体系与RFID射频识别深度融合等技术平台创建,初步形成了城建档案数据集成和高质量综合智慧管理建设体系。
智慧的基础是资源优化
“城建档案管理建设的基础是资源优化。”依据住建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平原县及时梳理、完善有关内容,采取措施,优化档案资源结构,为智慧城建档案管理夯实基础。
强化流程控制,与县审批局等相关单位形成实时联动,补充并强化城建档案联合验收工作流程,做到全面、严谨、高效;加大征集力度,下发通知,及时将装配式施工、绿色施工、小区室外配套等专项施工档案资料移交进馆;加强培训,针对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改造、电梯加装项目的增加,及时对接房管、质监、市政、投资等部门并进行移交内容的专题培训,确保了及时顺利移交进馆;优化营商流程,针对《城建档案报送清单》内容及时进行全面研判,压缩了36项非必要内容,为项目竣工投产开启了“加速键”;强化档案归集,参与局重要事项活动档案的收集工作,将震后修复、历史建筑相关内容搜集并刻制光盘;强化记忆留存,为传承历史,弘扬建设文化,留存宝贵经验,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效融合,编研制作了精美图册《百年风华、筑梦平原》及专题片,生动地展现出一辈辈住建人的建设成果,也凸显了不同时期的建筑历史风貌,一批珍贵文物成为平原悠久历史的见证。
全程提速助力企业“零跑腿”
平原县智慧城建档案管理建设既稳妥扎实,又全程提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亮点!”
2020年8月,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100%,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档案接收模式,完成不同软件融合联通,进行了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改造升级,率先实现了全市城建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目标,打通了信息壁垒,实行了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公共利用更加便捷。
2023年1月,依托新馆建设契机,完成了管理系统结构再优化,完善在线系统接收与监管,实现了申报、收集、组卷、验收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信息化闭合线上办理,杜绝施工与档案“两张皮”现象,并运用云资源技术进行安全防护,环境检测以及等保备案,确保了数据资源安全可控,实现了“一屏管全程”。零跑腿、零收费、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归档,目前已有47个项目已进行了在线报送,在线指导和审批,节省时间90%,年节省成本200余万元。
智能升级使档案查询“秒响应”
平原县智慧城建档案建设的特点是“一档一码”,一键查询。融合RFID射频识别与数字孪生技术,赋予城建档案“数字身份证”智能管理。其中,档案标签与智能型密集架层间标签的绑定与植入,是智慧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基础数据。”
通过为每一份档案及存放位置进行唯一性标识,可实行“一档一码”,有了电子标签的加持,用户只需通过智能终端,录入关键词或选择条件,系统便能迅速锁定档案目标的位置信息,实现一键查询,秒速相应,极大地提升了档案查询的效率。
档案电子标签包含档案基本信息、案卷题名、责任单位等,目前已完成了20000卷档案电子标签的植入工作。将数据导入和RFID系统有效链接,通过防篡改检验,确保了档案真实可溯。利用手持枪、机器人进行位置盘点和纠偏,保证了实物档案位置的精准性;用RFID作媒介,将点-面-平台有效串联。与此同时,将在线接收数据导入智能管理系统,实行了纵横网格化管理举措,将单纯纸质档案保管转化为信息化数据集成中心,为创建“十五五数字政府建设”搭基垒台,提供了城市建设数据资源保障。
监管全过程效率提九成
该县借力新馆建设契机,依据国家一级馆建设标准,构建三网+物联+云资源+5G新模式,将数据集成、设备物联、温湿度控制、安全防护、库房管理、智能跟踪、远程查看等多项系统关联,实现了平台统一管理和全面感知,工作效率提高了90%。
当前乃至未来,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会更加日趋完善,平原县将抢抓机遇,持续梳理、完善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资源与数据的集成基础工作,为城市更新、城市建设保驾护航,为创建“数字德州”“数字山东”贡献力量。
(通讯员 李超)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