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赫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良坤 通讯员 徐俊亮 齐河报道
为切实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确保医保基金合理规范使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获得感。齐河县医疗保障局坚持把医保协议管理作为基金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严把“准入、履约、退出”三道关口,助推医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畅通协议评估“准入关”
按照“六统一”“四个最”工作要求,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畅通协议管理准入关。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一站式”集中受理医药机构定点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相关医药机构补充材料。持续优化申办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减少申请办理材料8项,将受理申请、考察评估、结果公示、签署协议等工作时限压缩至30天内完成。坚持准入原则,确保公开透明。对依法设立的各类医药机构,只要医保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符合基本条件,均可自愿申请纳入医保定点。在全市率先联合卫健、市场监管部门组建医疗保障专家库,吸纳成员130余人,并通过抽签软件随机抽取的方式组建评估小组,有力确保了评估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优化准入程序,完善评估机制。对拟新增定点医药机构逐一进行现场实地调查、核实,按照规范性要求对照评估指标逐项量化打分,评分结果现场确认,通过专家共同会商,择优确定拟进行谈判签约的定点医药机构,并通过网络进行公示,确保评估出运营管理规范、药品质量较高、服务态度较好的定点医药机构。2022年,全县累计新增定点零售药店51家,新增定点医疗机构26家,新增“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3家,群众就医、购药更加方便快捷。
加强医保协议管理,夯实两定机构“履约关”
不断夯实协议管理工作,狠抓协议履约落实,有效提升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医保基金支出更加规范合理。健全监管队伍,提升履约监管能力。从机构设置和专业队伍培养着手,借鉴省局、市医保机构设置模式,积极协调县编办等职能部门,在基金监管股的基础上,先后组建成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稽核中心。选派3名工作人员参加省、市局专项检查组,2名工作人员到省医保中心、市局跟班学习,全面提升监管队伍能力素质,实现了“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干事”。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坚持监管关口前移,严格费用审核,建立初审、复审两级审核机制,通过依托医保地纬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开展日常初审,采取随机、重点抽查等方式开展医疗费用复审,对发现疑点数据问题开展专项稽核,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多维度开展监管工作。探索多方参与,推进共同治理。联合公安、卫健、纪委等部门,建立齐河县打击欺诈骗保联席会议制度,合力谋划基金监管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通过设立举报奖励专项资金、落实举报奖励制度、聘请8名社会监督员进行社会监督等措施,构建起多方协同、管用高效的基金监管长效机制。2022年,依据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协议,检查医疗机构285家,追回不合理医保基金195万元;通过医疗机构自查自纠,主动退回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167万元;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筛查追回医保基金5万元,充分发挥了协议管理规范和约束医药服务行为的作用。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落实“退出关”
强化对医保协议管理和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根据医保管理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动态修订完善协议条款,建立健全退出约束机制。持续完善协议,明确处理措施。及时将DIP支付方式改革、“双通道”购药纳入协议内容,持续完善考核细则、明确处罚措施,将机构违约责任由轻到重细化为约谈、限期整改、暂停支付、拒付费用、要求支付违约金、中止协议、解除协议等7个违规责任层级,进一步规范协议处理程序、约束自由裁量权。规范服务行为,延伸监管对象。完善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机制,建立医保医师信用考核制度,将监管对象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绩效双控制。三是强化结果落实,健全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定点医药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将检查结果与履约保证金退还、协议续签和终止等挂钩,通过合理适度的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考核制度,对定点医药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依据医保服务协议,约谈提醒定点医药机构30家,限期整改26家,暂停医保结算5家,终止医保服务协议2家。
下一步,齐河县医保局将进一步提升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发挥协议管理的约束作用,加强稽核检查,督促医疗机构自觉履行协议、依约开展规范的医疗服务活动,合理医疗、合理用药,更好地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更有效地提升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