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全环境立德树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国粹助力美德教育

2023-07-23 16:02: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秦雅琨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陈璐 孔悦 德州报道

  “‘和’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美德,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中医也讲求一个‘和’字,五脏要‘和’,不‘和’就要生病……”近日,在齐河县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课堂里,齐河县中医院儿科主任刘倩正从中医的角度为学生们开展美德教育,在讲解中医知识的同时,教育孩子们做人要讲究“和气”。

  在刘倩的课堂上,孩子们从认识基本的中草药到理解“药食同源”理念,从身边草药的“四气五味”到了解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充分体会到了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中医药文化,进而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活动开展很重要。”刘倩表示,她每月都定期去学校授课,也会积极参与各中小学组织的相应活动中去。

  今年来,齐河县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坚持“高位引领、部门联动、形式多样”,实施因校制宜、一校一策,突出亮点特色,形成了以学校为阵地、多部门配合、亮点纷呈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新格局,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营造浓厚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氛围,在中小学开设中医药文化课堂,让孩子们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培树美德情怀。

  部门联动 构建“多方专家齐发力”工作机制

  为了能近距离观察认识中药材,齐河县第五小学在校园内开辟了中草药种植园,种植园内,艾草、薄荷、麦冬、枸杞等30种中草药长势旺盛。“别看现在长得好,起初可费了不少劲儿,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候种,都摸不着头脑,植株成活率很低。”县第五小学副校长解晖说,在县卫健局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县住建局园林绿化中心的专家。“园林苗木有很多属于中草药材,有了园林绿化中心苗木专家的指导,问题迎刃而解。”解晖表示。

  县住建局帮助县第五小学成功“种草”后,成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推动者之一,还帮助10所学校开辟总计20亩的中草药种植园。

  “要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这项工作做实做细,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多部门合作、协同推进。”尹延军表示。齐河成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关工委负责组织协调,县卫健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联动发力。县卫健局负责组建中医药文化讲师团;县教体局负责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各中小学校的具体推进实施;县住建局负责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合理规划种植园、科学种植中草药等工作。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怎么进、进什么”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齐河结合中小学生需求特点,在师资和课程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质量和效果。

  “对孩子来说,讲枯燥的理论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授课中我会从日常生活入手,比如常吃的生姜、茴香等,讲其中隐藏的中医药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刘倩介绍,她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课程,例如带领小学生们制作中药香囊,给理解能力较强的中学生讲释放压力的穴位按摩等,这些课程深受学生们喜爱。

  齐河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及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齐河校区,邀请高校中医药方面教授,组建了30余名专家组成的高标准讲师团,其中,大学教授5名,临床中医专家10余人,中医药讲师10余人。目前齐河县正在编撰适合中小学生的中医药知识教材,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一校一特色” 打造五育并举新局面

  6月29日,在齐河县第五小学,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学生们拿着小铲子、水桶等工具到中草药种植园松土、浇水、采集种子,看着自己种下的中草药植物茁壮成长,孩子们欣喜不已。

  开辟百草园、开设实践课、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专家讲座……齐河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将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五育并举’要求结合,融入学科教育以及学生活动中,让孩子们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学习中医药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并从中医的角度认识疾病成因,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良好品德。”县教体局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田峰介绍。

  在县第一实验小学的中医室里,不仅摆放着各类中草药标本,还有学生们亲手制作的中草药粘贴画、书签、绘本以及中医名家手抄报等。“我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语文、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等各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动画、故事、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中医药文化更有活力、更生动有趣。”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王燕介绍。在语文课中,他们让学生们写百草观察日记;在书法课上,以药入诗,让书法与中医文化结合;美术课上,学生们绘制中医名家故事,制作《我的中医药朋友》系列绘本,用画笔描绘中医药之美,通过多种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相结合的课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此外,学校在下午课后延时时间增设了中医药社团,每月邀请中医专家开展大讲堂。他们还在大型校园活动中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比如在艺术节组织中医药歌曲合唱比赛,在体育节开展韵律操展演等。

  种草药、晒干花、摘柿子、收集白果……在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浸润着每一位学子。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学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立德树人课程体系。“我们的中医药文化立德树人课程每学期约有16节课,每周开展一次教学活动。”学校校长赵辉介绍,他们从中草药基本知识介绍入手,结合校园植物栽种和学生体验,将课程分为认识中草药植物、种植中草药植物、制作中草药作品、运用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等五大方面,学生通过实践和课程理论相结合,认识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县第三中学则与县疾控中心联合建设了齐河县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并在基地中开辟了中医药文化区,展示90余种中药标本,搭配健康教育智能一体机,呈现中草药3D展示,播放中医药的文化知识和科普动画。

  “目前全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初步形成一校一特色、多点开花的局面,我们正积极统筹阵地、师资等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将中医药文化立德树人普及活动向系统性和体制化推进。”尹延军介绍。齐河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中草药种植学院共同探讨中医药进校园研学课程,丰富孩子们学习中草药的校外活动,还开展以全环境立德树人“国粹有传承 健康伴我行”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邀请高校教授及中医药专家先后开展20场次的进课堂活动,参与师生达3200人次。

  家校共育 达到“孩子带动家庭”德育效果

  “龙眼肉,又称桂圆肉,具有开胃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6月27日,在县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石良钰落落大方地向周围的师生们宣讲中草药知识,石良钰从妈妈日常熬制的养生粥入手,为大家普及了龙眼和枸杞的特点、功效和适用人群。

  “晦涩难懂的中医药理论知识,通过孩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变得生动易懂且充满童趣。”王燕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中医药基本知识,更要传授中草药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自信,因此,在邀请专家授课的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培育中医药小宣讲员,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带动家庭”,让青少年主动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形成人人宣传中医药文化,人人做好立德树人宣讲的生动局面。

  “这是红花,这是紫苏,这是孔雀草……”县第五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候诗雨,上了一学期的中医药文化课,已经可以分辨出几十种中草药,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小中草药迷”,小诗雨还经常将学到的中医药知识分享给父母和朋友。

  在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县第五小学始终坚持家校联动,无论是开辟中草药种植园还是完成相关家庭作业,都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久而久之,很多家长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本身就是一种科普。如今中医药文化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育人功能,将中医药文化从校内传递到校外,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尹延军表示。

  齐河县将不断擦亮“德润齐心”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扩大育人活动覆盖面、优化完善传播体系、丰富活动内涵,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提质增效,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文化自信,加强了美德教育,在学与思中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