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赫洋
编者按:一座城市靠什么让人扎根?近年来,齐河以“打造百万人口城市”为发展目标,坚持一线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齐河,在城乡建设上全面提标,在民生事业上均衡提质,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上不懈追求,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人才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他们在这里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进了齐河门,就是齐河人”,也为齐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此,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齐河县委宣传部特别推出《我在齐河,挺好的!》系列报道,聚焦生活在齐河的“新齐人”,记录分享“他们”在齐河成长、奋斗历程,洞察齐河之美,解读齐河之好的同时,展示“新时代现代化新齐河建设新辉煌”。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王晓斌 通讯员 崔志华 德州报道
杨婧,山东济南人,现任济高·上河印|齐州巷项目营销总监。2021年,杨婧跟随着齐州巷项目来到齐河,在朝九晚五工作的同时,她还开展着另一项事业:于2022年开设抖音账号“大清河畔大美齐河”,聚焦齐河人文历史,讲述大美齐河故事。
在她的视频里,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和炫酷夺目的运镜,她总是一身休闲装扮,在齐河大清河畔、齐州塔下、晏婴祠内等地标景观前,用亲切大方的笑容和专业知性的表达,将齐河的人文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打破地域壁垒、超越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了解齐河。截至目前,她运营的抖音号已累计发布二百二十多条视频,获点赞量七万,观看量近八百万。
当记者走进杨婧的办公室时,她正专心耕读着《印象大清河》,“齐河夏商隶属兖州,西周属齐国地……”杨婧颇有兴致地拿出了近期发表的视频作品,向记者娓娓讲述着齐河历史名人的故事。目光所及,《齐河县志》《历史名人与齐河》等书本的边缘都贴着密密麻麻的标签,除了地域类书籍,记者发现还有不少人物传记、村史族志在书架上一字排开,有着明显的翻阅痕迹。“我非常喜欢看书,而且什么类型的书都爱看或是想看,算是个‘杂家’。”她笑着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起创作人文类新媒体的缘由,杨婧说,她一直喜欢阅读,也对国内各地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因为工作需要开始了解齐河的当地文化。当她带着探寻的心来到齐河的档案馆、党史办、文联、文投时,也收获了各个单位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齐河地域文化专家王长月老师的帮助下,开启了她对承载着悠悠千年齐河人文历史的认知。
“爱上齐河从遇见齐河的人开始,齐河人开放、包容、善良。”杨婧坦言,齐河在东周时期是齐国的西部边陲,恰位于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千百年来,在这两种文化的共同滋养下,齐河人逐渐形成了以崇文尚德、重义轻利的精神品质,而“义”则是齐河人精神品质的核心。
正因为热爱齐河,她选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为大家讲好齐河故事。杨婧介绍,她起初通过县志、地域文化丛书了解齐河,作品题材偏向于历史上的齐河,随着短视频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采纳网友的提议,作品将更多视角聚焦齐河乡镇村落,古建古物,姓氏村名传记等。“于项目,我找到了能够代表齐河的文化符号,于个人,我由此热爱上了齐河的历史人文,发自内心地要为这座城市代言。”杨婧通过与齐河历史的对话,由此“遇见齐河,爱上齐河”。
谈及未来,初心不变。杨婧表示,她将在继续做好齐河文化历史研究“文章”基础上,讲好精彩的“齐河故事”,同时,她也希望引发更多人“遇见齐河,爱上齐河”,让齐河历史文化遗产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呈现“活起来、火起来”的生生不息的盛景。
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