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赫洋
大众网记者 翟岩 武红鹏 通讯员 康石磊 德州报道
“现在孩子们上下学有了‘定制公交’很方便,我也不用为请假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发愁了,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一大早,齐河县学生家长韩女士在小区门口把两个孩子分别送上公交车后,对当地“校园微循环”学生定制公交专线赞不绝口。自去年当地城区8条“校园微循环”公交专线运营以来,这一便民举措有效解决了近2万个家庭孩子上下学“接送难”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这是齐河“民生答卷”中诸多优秀答案之一。
近年来,齐河县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高标准推进民生实事各项目标任务,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获得感,逐步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弱有众扶、劳有厚得”“住有宜居、宜游宜享”等民生福祉。
从深入实施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到加快现代化高端医疗综合体建设,从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到持续擦亮生态底色……2023年上半年,全县民生支出41.3亿元、占比达到88.7%,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齐河用“真金白银”和实干担当叫响“齐河人民的利益是最大利益”。
夯实民生之基,绘就新时代幸福底色,齐河有底气亦有实力。
连续十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23年跃升5个位次,连续两年跻身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得“十强县”总数达到8个、全省县市区最多…… 这些亮眼的“成绩单”给了我们答案。
成绩的背后,体现的是齐河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态度,站在“高起点”,齐河正愈发快速地“向上生长”。
“新”产业的诞生
时代在发展,产业在更迭。持续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蝶变新路径,“方向”明确最为关键。
站在产业布局“洗牌”的节点,齐河县不断思变,提出要重点培强“1+1+5+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千亿级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500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应急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食品5个百亿级产业,构建新材料、造纸2个50亿级产业,聚力在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上率先突破。
2022年初,齐河县提出“3年再造两个新永锋、两个新金能”的口号。之后的600余个日夜,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培大培强成了“主旋律”。
眼下,齐河县金能科技年产4万吨山梨酸钾项目主体建设已经接近尾声。通过工作前置现场解决问题,项目从开工建设到设备安装仅用了8个月时间,为年底前实现试生产提供了保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山梨酸钾生产基地、占据全球年总产能的三分之一以上,接续新上年产10万吨氨纶、20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3年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增产值240亿元,有力推动“再造两个新金能”。
不仅如此,龙头企业永锋集团在转移436万吨长流程炼铁产能、保留200万吨炼钢产能基础上,与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宝武集团共建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推进钢铁产品向钢铁制品转化。借鉴德国巴登钢铁先进技术模式,投资36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电炉短流程项目,年可新增产值150亿元;利用原长流程设施资源,投资80亿元新上锋通热电联产、高端精密铸造等7个项目,年可新增产值120亿元;入驻投产德国柏克乐、瑞士索戴芬等20余个钢铁制造业项目,年可新增产值260亿元;正在对接落地智慧能源集控中心、绿氢设备生产制造等40个项目,齐河县坚定不移“再造两个新永锋”,加快构建千亿级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
时至此时,回头看今年2月1日,齐河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县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支持永锋、金能的决心坚定不移,各类要素持续向两大龙头聚集,保障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上项目、促发展。”这个承诺,所言不虚。
不仅如此,齐河县以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德州市“541”产业体系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的总体思路,梯次培育“十百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有机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在高端装备制造、应急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食品产业上,以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激光切割领域前三的森峰激光、入选中国铸造行业领军企业的鼎梁智能应急装备、首个县级城市整车制造为核心的奇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百多安医疗器械等为主导,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领域领军企业泰瑞丰新材料和江河纸业为主导的新材料和造纸两个产业突破50亿级。
例如,今年10月21日开工的甲醇增程式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将引入200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同步聚合5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与齐河全国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等项目进行联动,共建5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项目建设全面起势、产业集群加快成势;11月28日投产的天润齐源乳品项目,是天润乳业在新疆以外布局的首个重大项目,从项目开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10个月,可实现年加工液态奶15万吨,为齐河现代牧业延链、奶业补链、农业强链注入强劲新动能,助力齐河打造绿色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强县、食品名县。
2023年以来,齐河县开展招商活动245次,在全市率先引进投资70亿元的中合新能源产业园、投资65亿元的宝鼎精工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投资50亿元的甲醇增程式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投资50亿元的齐河协同创新科技港等4个重大项目,正在对接落地投资50亿元的车载芯片,投资1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的赛得利莱赛尔纤维项目。新引进过亿元项目5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1个,到位资金29.74亿元、全市最多。实施挂图作战重点项目149个,列入省重大、省双招双引、省补短板、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4个,市级重点项目19个;谋划储备重大项目132个,总投资928.4亿元,全县施工项目热火朝天、竣工项目接二连三、投产项目源源不断。
“新”沃土的精耕
一直以来,“外地能办的齐河也能办”“外地不能办的,只要有利于发展,创造条件也要办”这两句话是齐河县各有关部门办事服务的宗旨。该县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谋改革、促开放、优环境。通过倾听企业需求声音,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打造“企业敢干”最优营商环境高地,让企业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项目四期工程主体已经封顶,预计今年底完成全部施工,已有二十余家意向企业等待入驻。”近日,在齐河县众创产业园,总经理张静告诉记者,自2019年落户齐河后,当地政府积极帮助解决基础设施、人才公寓、政企培训等需求,把相关的政策红利通过平台传递给企业。“保姆式服务坚定了我们在齐河发展的信心,公司也不断追加投资、扩大规模,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80余家。”
而在不久前,齐河县新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向齐河县行政审批局寻求帮助,表示其项目近期开工,急需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审批人员获悉诉求后,以“快”字当头,以“信用+承诺”“流程定制”“集成办”“专人辅导”等方式助力审批手续快速推进,在信用查询后发现该公司信用状况良好,立即采用“信用+承诺+容缺”模式,通过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提交施工许可相关材料,不到1个小时就帮助企业取得所需证件。
企业哪里有难点痛点,创新服务就到哪里。近几年,齐河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项目平均落地周期压减到36天,10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此外,一批典型案例、经验、做法被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推广,营商环境如今已成为了齐河的一块“金字招牌”。
不仅如此,与省会只有“一河之隔”的齐河还加快融入区域经济布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借势RCEP和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9家。持续壮大通道经济,山东高速满易物流、泓德智慧物流等8家物流区域结算中心投入运营,拉动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98%。
今年7月1日,齐州黄河大桥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德州市齐河县举行。这座总投资32亿元,线路全长5.23公里的建筑,是目前全国最大跨径的黄河大桥,现已入选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拉近济南与德州齐河的时空距离,带动黄河两岸发展,促进山东省会经济圈城市消费市场、教育医疗、文旅康养、现代产业融合共赢,预计可创造350亿元社会总产值和65亿元生产总值。
近年来,齐河县抢抓“强省会”建设机遇,立足济南都市圈“核心圈层”功能定位,主动引进省会公共服务资源创业创新主体,山大产业园、济南大学中德工业设计创新园、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加快实施;京台高速齐河段改扩建工程、济南大西环齐河段建成通车,齐州黄河大桥开工建设,带动济齐加速融合。
营商环境之优与发展潜力之大的双重优势在这里叠加,齐河这片“沃土”正不断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齐河作为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无限商机,支持在齐河的每一家企业都能实现发展梦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齐河发出承诺掷地有声。
“新”家园的蝶变
在2022年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齐河县在全省排名第18位、上升21个位次,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社会帮扶6个单项奖均排名全市第1位。
群众凭啥给予这么高的满意度?
就凭在齐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近几年,齐河县坚持“四应三最”理念,深入实施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9处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用,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投资28亿元建设齐河一中生态城校区,硬件条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投资13亿元启动职业中专扩建,高中学段扩招2400人,实现孩子愿读尽读。2021年以来招聘教师近3200人,师生比排在全市首位、跻身全省前列,全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就凭在齐河“病有良医、老有颐养”。齐河县投资50亿元建设齐河县现代化高端医疗综合体,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省妇幼保健院齐河院区建成启用,新增医疗服务面积35万平方米、床位3500张,规模体量德州县域最大,学科能力省内县域领先,服务能力周边县市领先,高端设备总量省内县域最多。改造提升县社会福利中心及6处乡镇敬老院,新改建农村幸福院76处,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成功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90岁以上老人、百岁以上老人均为全市最多,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被联合国国际老龄组织认定为“世界老年友好城市”。
就凭在齐河“劳有厚得、弱有众扶”。齐河县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0478人;设立城乡环卫、助残助弱等“齐享”公益岗7100余个,更多群众就地就业增收。完善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体系,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1.4亿元,监护帮扶困难儿童1019名,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实施“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制机制,先后获评山东省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县,山东省收养登记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试点县,全国、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
就凭在齐河“住有宜居、行有优乘”。齐河县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清零”行动,实现了街巷道路硬化“户户通”全覆盖,实行“城乡一体,全域免费”惠民公交政策。不仅如此,齐河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04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1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754.5公里,农村公路密度195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等级公路占比100%。
经济发展服务于民生,体现于民生。
如今行走于齐河大街上,肉眼可见的人民幸福、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和设施完善,与内在的社会和谐、产业发展、生活富裕和文明提升互为表里,完整构成“富民”和“强县”并重的“新齐河”。
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