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李昕 德州报道
“走啊,晌午约饭吗?”齐河县胡官屯村的李爷爷今年83岁,老伴81岁,他们是幸福食堂的“常客”,现在学会了一个新名词,跟老伙计“约饭”。“盼了好久的幸福食堂营业后,我们这些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了,真是太好了!”自胡官屯镇胡官屯村幸福食堂运营以来,这里每天有近百人次前来就餐。这一民生实事的落地,离不开县政协的持续推动。
“怎么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吃得好、吃得健康是基础。”齐河县政协委员张鹏表示,经过调查发现,齐河县户籍人口62.1万,60岁以上老人13.378万,占比达到22%。特困供养老人3701人,其中自理老人3224人、半失能老人312人、失能老人154人,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用餐等问题已成为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我提交了社情民意信息《关于积极发展我县老年就餐服务的建议》,建议做好入户调查,摸清困难、留守、空巢老人数量和用餐意愿习惯,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张鹏表示。
县政协收到该社情民意信息后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转县民政局研究落实,切实把这一“暖胃”又“暖心”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在城市社区,每个街道通过新建、改造、增设、内嵌等方式各建成2处功能齐全的助老食堂,每日提供就餐服务;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每个乡镇依托农村幸福院和“365暖留中心”各建成1处管理规范的助老食堂,每周提供五天以上助餐服务。
支持餐饮企业提供老年餐食配送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物流网络为老年人送餐,支持具备条件的社区设置集中“配送点”,为送餐进小区和老年人就近取餐提供便利。不适合利用现有服务资源和物流网络为老年人送餐的,鼓励支持村(居)委会组织相关资源和力量,重点解决为行动不便老年人送餐上门问题。
加大运营扶持力度。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按规定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
2024年以来,齐河县全面启动“红齐”幸福食堂建设,目前已建成65个,惠及群众2400余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幸福餐”。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造了“暖心暖胃、好吃不贵”的老年助餐服务金字招牌,稳稳托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让老年人尽享晚年“幸福味道”。
“小饭碗、大民生。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紧密连接着百姓与政府。今后,齐河县政协将坚守初心使命,回应民生诉求,深入调查研究,健全工作机制,提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质效,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齐河县政协主席刘业彬说。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