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吕金泽 张孟菡 德州报道
走进齐河县华店镇,双拥的印记触手可及:退役军人服务站内,工作人员正为老兵耐心讲解创业贷款流程;烈士纪念碑前,学生们踮脚献上亲手制作的白菊花;部队训练场旁,新移植的树苗在风中沙沙作响——这些都是华店镇以“组织体系为基石、服务保障为核心、宣传教育为纽带”推动双拥工作的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全镇走访军人家庭超120户,国防教育覆盖万余人次。今年6月,华店镇人民政府荣膺“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强组织 构建协同高效工作格局
前几年,在华店镇进行军事训练的某部队,发现驻地空中时常飞来成群的鸽子,这让部队领导有点头疼:一是担心在训练过程中伤了鸽子,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二是担心影响部队正常的军事训练。
原来,华店镇历来有养殖鸽子的传统,部队没有到来之前,家家养鸽子,形成了规模。华店镇武装部工作人员赵迪知道此事后,迅速给镇党委汇报。华店镇最终决定组织起24名善于沟通、责任感强的宣传员,对周边养殖户进行宣传引导,普及国防安全知识。同时挑选30名基干民兵,组建警戒保障分队,负责营区外围放飞鸽子的安全管理。“事关部队建设,更要特事特办,所提需求照单全收,全力解决部队遇到的问题。”赵迪表示。
近年来,华店镇以部队需求为己任,主动派专人对接部队提供全程服务,积极协调周边村庄群众搬迁。部队入驻后,该镇主动靠上服务,投入10余万元,为周围8家企业办理驻军用地手续,并帮助驻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解决后顾之忧。
华店镇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起高效协同的组织网络。他们建立书记、镇长“双组长”制的工作领导机制,确保双拥工作融入全镇大局。2024年,镇级层面由退役军人服务站牵头,组织包管区领导、驻村干部上门走访优抚对象,及时反馈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将双拥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并将经费全额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同时,参照县级规范设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完善现场办公等制度。这一系列举措,让双拥工作从“单打独斗”转向“系统作战”,为后续服务保障筑牢根基。
优保障 完善“入伍到退伍”全链条服务
在华店镇,服务保障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全镇严格依据国家优抚政策,确保抚恤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在“八一”建军节、春节等节点,由镇领导带队入户慰问,聚焦解决“生活、住房、看病”三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走访退役和现役军人家庭300余户,给1193名退伍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
服务触角还延伸至退役军人群体。2021年,华店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返乡退伍军人创业就业。在韩辛村,服役16年的老兵潘继祥放弃部队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毅然回到韩辛村创业酿酒。华店镇高度重视,安排退役军人服务站“一对一”进行帮扶指导,从用地规划到资格审批全流程跟踪服务。如今,潘继祥的酒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33个窖池,可年产100吨原酒,集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小型酒厂。华店镇为帮助酒厂打开销路,将“龙额窖酒”品牌纳入镇级电商联盟,定期在线上推广。潘继祥的酒厂带动了当地就业,让许多原本依靠传统农业为生的村民找到了新的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华店镇已为1090名退役军人建立档案,定期谈心谈话,了解生活情况;开发公益性岗位45个,帮扶就业创业;成立退役军人创业园区,吸引2家军创企业入驻,帮助7名退役军人办理创业贷款。
镇级服务站与武装部合署办公,实现“入伍到退伍”全链条服务,在7个社区打造“退役军人之家”,提供休闲、读书等一站式保障。
重宣教 营造爱国拥军新风尚
近年来,华店镇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辖区学校开展爱国拥军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爱国拥军热情。镇级包村干部坚持定期到村指导,将双拥宣传列为重点工作内容,加强对拥军优属、国防教育、保密意识的宣传,引导各村适龄青年积极参军入伍。
全镇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建军节、国庆节等节点,组织干部、群众到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开展主题活动,激发爱党爱国情怀。同时,线上利用应急广播、新齐河APP推送双拥资讯,线下召开爱国拥军讲堂。华店镇创新打造镇级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投资20万元邀请入伍新兵、退伍老兵及学生参观学习。
宣传教育不只停留于活动,更转化为社会风尚:定期组织军地鹊桥相亲会、送政策进军营等共建活动,营造“尊崇军人”氛围。全年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主题活动,涌现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彭峰、“山东省社会化拥军先进个人”王震等多位模范代表。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