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张凤帅 高志玟 德州报道
7月30日,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耿庄社区分房现场,阳光正好。村民李丙芹紧盯着抽签箱,指尖微颤地拈出一个纸团,打开一看,是期盼已久的房号,笑容瞬间在她脸上漾开:“分上楼房了!打心底里高兴啊!”
这份喜悦,沉甸甸的。李丙芹一家原住马庄村平房,儿子婚期临近,城里买婚房的首付加装修,几十万,掏空家底也不够。如今,分得马庄社区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难题迎刃而解。“儿子结婚正派上用场,省下老大一笔首付钱。”她长舒一口气,那份悬了许久的踏实感,终于落了地。
李丙芹的“及时雨”,源于袁桥镇搬迁安置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回迁安置,一头是万家灯火的期盼,一头是基层治理的担当。前期因涉及村庄多、时间跨度长、权益测算复杂及部分群众特殊户型需求等,袁桥镇有42户家庭未能第一时间安置。群众眉头紧锁的焦虑,就是必须答好的民生考卷。
面对这块“硬骨头”,袁桥镇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各村书记带队逐户‘过筛子’,在错综复杂的户籍、宅基、婚姻关系中抽丝剥茧。”袁桥镇安置办主任张磊介绍,他们精准识别,剔除不符合条件者,更对真实困难户“查漏补缺”,将承包地、实际居住等细节悉数纳入考量。最终,此次攻坚顺利安置14个村庄的剩余群众94人。
分房现场,紧张与期待交织,袁桥镇工作人员统筹协调,派出所干警维护秩序,阳光穿透所有角落。签到台前,村民攥着序号纸条的手心微微出汗;资格审查区,工作人员目光如炬,逐份核对材料;抓阄登记处,公证人员全程监督,摄像机记录每一个环节。安置群众按序排队,签署协议、办理过户一气呵成,每个节点都有工作人员细致讲解,繁琐流程变得清晰可循。
手握新房钥匙,李丙芹的心飞向了未来:“等儿子结了婚有了娃,社区里有活动区能带孙辈玩耍,周边有学校,楼下超市买菜也方便,我还能就近帮衬。”这份憧憬,是安居后最朴实的幸福注脚。
去年,袁桥镇已顺利完成东王张屯、西王张屯、马庄等9个村的搬迁安置,共安置群众1889户、5778人,安置户数人数均居全区首位。至此,全镇纳入改造的39个村已基本完成“上楼”,共安置原住居民及非农业人口9936户、28558人。
袁桥镇这幅温暖的安居画卷,正是德州天衢新区发展宏图最动人的底色。作为德州经济腾飞的“主战场”、城市建设的“主阵地”,新区牢记“走在前、挑大梁、当先锋”的使命,始终将搬迁安置作为重中之重。尤其今年实施搬迁安置清零攻坚行动以来,全区顶格推进,重塑制度体系,党工委管委会高频调度、聚力攻坚,各部门镇街闻令而动,“一户一策”精准服务、高标落实。目前已有6600余户群众通过棚改工程,挥手告别旧居,稳稳接过了开启新生活的大门钥匙。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