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编者按:三尺讲台,他们是燃灯引路的耕耘者;烟火人间,他们是逐光而行的热爱者。今年教师节,我们聚焦天衢新区教育战线一群“双面”教师,他们既恪守师者初心,以粉笔书写春秋,为时代铸魂育人;也在生活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自我,以才华与激情诠释生命的丰盈。这组报道中的三位教师,恰是新时代教师群体的生动缩影:一位用音乐律动语文课堂,作品传唱全网;一位以赛场拼搏激励少年,刚满22岁便迎来首个教师节;一位执教32年笔耕不辍,以文字照亮教育深处的人文之光。
大众网记者 张小璐 德州报道
今年30岁的宋玉双,是德州天衢新区德开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年是她度过的第8个教师节。站在讲台上,她带领学生品读文字之美;拿起麦克风,她又成为一位用音乐表达自我的独立唱作人。两种身份在她身上自然交融,展现出新时代青年教师多元而饱满的形象。
宋玉双是山东济南人,从小喜爱唱歌。2017年,她与烟把儿乐队合作的《纸短情长》火遍网络。也正是在那一年,她面临人生选择:继续音乐之路,还是投身教育事业?她选择了后者。“我要当老师,我喜欢当老师。”她语气坚定。
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并不轻松。但她找到释放压力的方式是吉他弹唱。2020年,她试着将自弹自唱的视频传到网络,原本只是记录生活,却意外收获了众多听众。单曲《我不求大富大贵》在网易云音乐播放量突破500万,清澈温暖的嗓音打动了无数网友。
更让她欣慰的是,学生和家长们也成了她的“粉丝”。孩子们会自豪地展示:“这是我们班主任唱的歌!”家长们在朋友圈转发她的视频,课后还不忘问她:“老师,什么时候发新歌?”
这份业余爱好,逐渐成了她的教学资源。她带领学生共同创作并录制了原创歌曲《明湖花开》,不仅荣获山东省原创音乐大赛三等奖,更成为班级宝贵的共同记忆。“把奖杯带回教室时,孩子们眼里有光。”宋玉双说。此后,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想放弃,她就会提起大家一起反复打磨歌词旋律、最终获奖的经历。这成了激励学生坚持到底的最佳教材。
在她的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成了“音乐时刻”。熟悉的旋律响起,课堂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学生们精神饱满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何在教师与音乐人之间平衡时间?宋玉双思路清晰:“主业永远是教育教学,这是底线。”她坚持在校高效完成工作,工作日晚上主要用于答疑和家校沟通,只在周末和假期从事音乐创作。“这不是平衡,而是互补。”她说,教学让她实现育人价值,音乐帮她释放压力汲取能量,二者相互滋养。
“教师不只是课堂上严肃的教育者,也可以是有热爱、有特长的普通人。”宋玉双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面”生活,展现新时代教师形象,既能在讲台传授知识,也能在生活中追逐热爱。未来,她计划继续深耕教学,同时将音乐更多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我想为每一届毕业生录制专属纪念歌曲,用音乐陪伴他们成长。”宋玉双笑着说。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