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地处夏津县东北部的苏留庄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地6000余亩的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就在境内。依托这一“土特产”,苏留庄镇将桑产业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全面实施“特色桑产业+生态旅游”双核驱动战略,形成产业带增收、增收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2022年以来,夏津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双镇百村”建设决策部署,深挖当地特色资源,培育了苏留庄镇桑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三年来,全镇桑产业和旅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总额42.1亿元;年加工椹果2万吨、桑叶1000吨,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聚焦一个“特”字——活用特色资源,讲好人文故事,三年接待游客606万人次
漫步在德百温泉度假村,温泉蒸腾的雾气在阳光的照耀下若隐若现。这里有着鲁西北冀东南规模最大的温泉群,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北京游客张先生第三次带着家人来这里度假,“房间干净卫生,设计很人性化,墙上挂着介绍旅游路线、泡温泉注意事项、美食攻略、乡村特色集市的小展板,移步间尽览当地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张先生说。游客泡完温泉后可以游览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德百小镇、德百影视基地、椹仙村等旅游胜地,让小镇宜游则游。
对于苏留庄镇来讲,如何因地制宜走好乡村全面振兴之路?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增加产业附加值。
“我们结合地形地貌和产业特点,依托古桑树群生态本色和桑文化底蕴,重点打造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先后建成杏坞园、香雪园等生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德百温泉度假村、东方紫桑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赋予特色小镇独特的文化内核,奋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苏留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耀立介绍。
位于苏留庄桑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核心区的前屯村,依靠发展生态旅游的契机,建设古桑农耕文化馆,将村庄打造成极具鲁西北民俗特色的“椹王古村”。后屯村依托紧邻度假村的优势,自发形成商业街,各种美食、非遗、文创、特色产品汇聚一堂,将独特的农产品和美食进行集中展销,升腾“烟火气”,吸引游客流连驻足。西闫庙村、东闫庙村等村庄古桑树相对集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便依此而建,村民以桑树入股获得收益。
同时,创新推出椹果生态文化节、“森呼吸”露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每年举办系列主题文化活动30余场,游客量逐年增加,近三年接待游客606万人次。苏留庄镇获得“全国生态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名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等称号。
瞄准一个“产”字——从一粒果到一株桑,延伸加工链条,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公司现有优质桑树种植示范基地296亩,辐射合作社面积3000亩,年产桑椹果酒1500吨、椹叶茶20吨,是一家集桑树培育和示范种植、桑叶等深加工、果酒等系列产品销售三产融合的创新技术型企业。”走进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尹玲华向前来参观的客商介绍产品。
作为本土企业,当地特有的桑资源成为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后盾。苏留庄镇桑树种植总面积达2万亩,年产椹果3.82万吨,但因桑椹成熟时间集中、不耐储存和运输,长期以来只能按时令采摘和售卖。为充分挖掘桑树价值,苏留庄镇通过发展乡村采摘游、精深加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桑产业,以农文旅融合拉长产业链条,激发产业活力,在探索中实现三产融合、循环发展。
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东行约2公里,就是位于前屯村的传峰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来访时,负责人刘传峰正在炒制桑叶茶。“原本不易储藏的鲜椹果经过加工后,可以制作成椹干、果汁、桑椹膏等产品,经济附加值大幅提高。”他介绍,尤其是用霜打过的桑叶加工成的霜桑茶,既有保健功效,又有经济价值,目前销往上海、浙江、四川、河南等地。
如何将一枚桑椹“吃干榨净”,发挥出最大潜力?“我们通过推广桑树种植和桑产品加工、打造‘古桑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成立桑产业联盟加强科技创新,对桑的全元素进行开发利用。”苏留庄镇党委书记张泽立说。
大力培植桑产业项目,引进椹果深加工企业1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40余家,初步形成了椹果干、椹果酒、椹叶茶、椹叶粉、椹果酵素、桑黄等多个产品,年产出椹果干800吨、椹果酒4000吨、桑叶茶80吨、桑黄500公斤。
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共同建设古桑研究院项目,以古桑树群为依托,通过研发古桑系列健康产品,推出古桑健康温泉泡池等,在桑产业发展中将农业、工业、旅游、康养等要素聚合,促进桑产业融合发展。
全力推进“古桑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撬动桑黄种植、桑产业加工、桑产品销售、旅游康养三产联动发展,通过东方紫、椹树下等桑产品加工企业示范引领,大力推广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初步形成了特色桑产业集聚区,通过共享资源、带动关联产业,持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
如今,该镇已开发椹果酒、桑叶茶等近五大系列200余种商品,经过二产加工增值,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衍生出一条三产融合的产业链,聚变出一个特色品牌,使小小桑椹身价倍增,桑椹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用好一个“合”字——资源聚合、功能融合,建设富美新农村,3.5万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初冬时节,漫步在平安湖村,街道宽阔平整,河畔树木排列成行,村民在公园里赏景散步,孩子们在廊道内嬉笑玩耍,亭台楼阁,相映成趣。
经营民宿的张丽丽收拾完卫生,为客人办理入住,一直忙到下午2点,才有时间歇脚。每逢周末、节假日,都有游客到村里搞团建、逛果园。“人气旺了,挣钱的路子也广了。以前靠种地一年也就有2万元收入,现在我们村打造了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乡村式民宿,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张丽丽说。
平安湖村地处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核心区,由7个村庄组合而成,占地864亩,现有1794户、5500余名村民,去年村集体收入225万元。“村里配套建设了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商业街、文化广场等,为村民打造便民生活圈。”平安湖村党支部书记侯国雨介绍,该村通过聚合各种资源,将产业、政务、生活等功能融合为一体,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目前,苏留庄镇正在平安湖村打造民宿集聚区,预计明年5月底试运营,推动实现闲置院落增值、村集体增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前屯村组织村民进行院落改造、美化与提升,利用庭院发展桑椹干、桑叶茶、桑皮纸、桑食品等家庭工坊,以庭院经济带动乡村旅游,探索“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文化”的发展模式;后屯村、东闫庙村、西闫庙村、平安湖村等探索“党建联合体+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试养桑蚕,目前已完成第一季试养,预计实现产业增收2万元。
如今,苏留庄镇的“椹”路越走越宽,3.5万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