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果”串起“接二连三”产业融合 夏津“椹”好的“振兴答卷”

2025-01-03 14:32: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秦雅琨

  大众网记者 翟岩 秦雅琨 德州报道

  世界桑产业看中国,中国桑产业看夏津。夏津是著名的“椹果之乡”,有着迄今世界上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每年生产椹果14000吨,其中古桑椹年产7500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夏津县的椹果产业更是培育出了“椹树下”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夏津椹果”“夏津桑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成为这座鲁西北小城的地域符号与文化标志。

  千百年来,这里的桑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当地百姓生活的基石。夏津县地处鲁西北边缘的冲积平原。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流经此地又改道而行,带来了大量泥沙,留下了一片30万亩连绵起伏的沙丘地。沙土松散难以蓄水,不适宜农耕,夏津一度成为赤贫之地。与风沙抗争的过程中,夏津人民利用桑树生命力旺盛、根系发达、耐旱且含蓄降水等特性治沙造地。鼎盛时期,夏津境内有8万余亩桑林,现遗存6000多亩古桑树林群,其中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余株。

  近年来,为了保护这片遗产,夏津县制订了古桑树群保护与发展规划,推进标准化种植,打造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挖掘积淀着千年历史的农桑文化,提升文化内涵,从2008年举办了首届夏津椹果生态文化节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夏津椹果文化节。

  每年5月中旬至6月,夏津县的椹果成熟进入采摘期,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汇聚于此,感受着古桑树群的独特魅力。然而,夏津的桑椹鲜果糖分高,不耐运输和储存,在室温下,新鲜桑葚的存放时间不超过一天,长期以来只能按时令采摘和售卖鲜果,游客们也只能望着新鲜的桑葚果,在树下品尝,却带不走。

  为了让夏津的椹果能够走出去,夏津在加强古桑树群资源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延伸椹果产业链条,扶持培育起一大批椹果类深加工企业,推出了椹果干、椹叶茶、椹果酒等一系列特色椹果产品,原本放不住、运不出、不值钱的鲜桑椹,如今却成了宝贝,不仅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

  夏津县西闫庙村村民闫慧说:“以前的椹果‘不长腿’,卖不掉只能白扔,现在的鲜果除了卖给游客外,还被当地酒厂收购。下霜后,我们就采集桑叶卖给合作社,经过切碎、烘干、提香等多个步骤,制成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桑叶茶。”

  从“一粒果”发展到集纳多项专利的“一条链”,夏津椹果正依靠科技走出新发展之路,实现了从一粒椹果到桑葚全元素利用。随着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夏津的桑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利用桑叶、桑枝、桑皮、桑根、桑黄等开发出的各种食品、保健类药品深受喜爱。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桑产品研发、加工企业13家,传统加工作坊近20家,围绕桑叶、桑果、桑枝、桑树皮、桑黄、桑籽油等,推动“桑”的全要素利用,开发出五大系列200余种商品,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在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该公司依托夏津黄河故道桑树资源,聚焦桑树培育和示范种植、桑椹、桑叶、桑黄等深加工,生产出椹果酒、椹叶茶、养生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据了解,公司年产桑叶茶10余吨,年产桑椹果酒3000吨,年加工桑椹酒和桑椹白兰地1200吨。

  “公司通过招用当地果农在示范基地务工和提供苗木带动百姓种植,并以当地最高市场保护价收购百姓种植的优质果实,保障果农种植积极性,目前基地种植辐射农户五百多户,带动农户种植桑树面积约五千亩,亩均收入增加近两千元。”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文娟作为土生土长的夏津人,从小就在成片桑树林下成长,怀着对桑树的特殊情感,她前期筹资承包了350多亩林田,先从新品种果桑选育种植开始,然后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周边十余个村委会签订了采收协议,通过购置高标准加工设备,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相关产业专家学者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力攻坚桑椹酒、桑叶茶等系列桑类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投放,产品畅销全国,不仅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为做大做强桑产业“一条链”,夏津积极推进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建立桑产业及功能性食品产业链联合党委,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将农业、工业、旅游、康养等产业要素聚合,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形成了“春吃椹果、夏摘桑黄、秋观桑叶、冬泡桑宝温泉”文旅康养发展新模式,年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

  “一粒桑椹的‘接二连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夏津的生动实践。”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下一步,夏津县将继续全链条发力,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扩总量、应变量、提增量,提升竞争力,推动建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