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多方力量“共调”和美社风

2025-08-07 17:53: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秦雅琨

  8月5日,在夏津县丰华社区“老姜调解工作室”,县公安局退休老干部姜国华正在为居民进行调解和咨询工作。

  “姜老师走到哪儿,哪儿就是老姜调解工作室。”据银城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老姜”每个月下社区8次,随时随地为辖区居民进行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政策解答等服务,今年已接待群众400余人,接受政策法规咨询上百次,化解拆迁、劳资纠纷等矛盾纠纷31件,有效调解的家庭矛盾纠纷更是数不胜数。“老姜”做好群众“贴心人”,“老姜调解工作室”成为银城街道的闪亮名片。

  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银城街道还着手打造了社区“矛调共治体”,培树“和美银城”基层调解品牌。一方面统筹调解力量“下沉”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窗口。同时,积极探索“心理疏导+法律引导”新模式,从矛盾纠纷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出发,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法律专业知识,观察纠纷背后问题,全面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精准度。

  “单打独斗成不了事儿,只有团队协作才是致胜秘籍。”这是姜国华的口头语,也是夏津县基层调解的“来时路”。2022年,夏津县着手建设“慧鄃解”大调解品牌,搭建起“县-乡-片-村(社区)”四级调解组织架构,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融合、线上线下平台并建共用,横向不断拓展调解领域,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医疗纠纷等九大群众关注度高的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

  2024年,夏津县将社会治理最小应急单元平台、“爱夏津”APP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进行了创新性“融合”。将文明实践阵地优势、融媒体中心宣传优势、社会治理服务网格优势,三方资源优势互补,充分挖掘群众需求,将调解工作做在“事发之前”,大大缩短了居民诉求的形成过程、降低了化解难度,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2025年,夏津县组成“大调解超市”:将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妇联维权服务中心等承担矛盾纠纷化解任务平台进一步融合共建,强化数据融合对比,精准服务方向;18个县直部门、10个行专调解组织、10名“金牌调解专家”等调解力量定期下沉基层;在乡镇(街道)配备行业部门骨干、专职调解员、心理服务专家,在村庄(社区)鼓励退休警官、法官、检察官、基层信访干部等进入调解队伍。

  “集中多元调解力量为民“鄃”困,培育和美家风、和谐社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好云这样说。2025年上半年,夏津县通过多渠道共受理办结矛盾纠纷1778件,调解成功1755件,调解成功率98.71%,规范受理率、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

  近年来,夏津县应用各领域线上平台,通过自助点单或系统分派等形式,对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事件进行线上线下调解,引导当事人主动寻求社会帮助,减少非理性、冲动性家庭纠纷。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工作效能,着力打造开放式文化书院,统筹各类文化场所、教育基地和教育资源,为社区(村庄)提供全链条、全龄段、一站式文明实践服务,培育和践行着“和合家风 德行夏津”城市新风。(通讯员 田文静 王菲)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