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塘变鱼塘” 夏津县苏留庄镇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8-22 17:40:00 来源: 作者:秦雅琨

  党建引领聚合力,生态惠民谱新篇。今年以来,夏津县苏留庄镇毛王庄村以党建为红色引擎,瞄定乡村振兴总目标,创新实施“坑塘变鱼塘”的惠民工程。这一举措不仅让昔日“脏乱差”的坑塘焕发生机,更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赢”,让村民在生态改善中共享生态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变废为宝,闲置坑塘蜕变为“生态银行”

  曾经,毛王庄村的坑塘是村民心中的“痛点”,长期闲置无人管、垃圾随意丢弃、蚊蝇滋生蔓延,不仅拉低村庄的“颜值”,更威胁周边村民身体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卫生死角”。

  民有所呼,村有所应。今年年初,毛王庄村严格按照“五议一审两公开”程序,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研究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生态治理+集体养殖”的发展路径。依托村集体土地流转、扶贫收益等手段,村里筹集35万元专项资金,对大湾坑塘开展全方位改造,清淤疏浚10000余立方米,清理各类垃圾70余吨,彻底清除了沉积淤泥,还原了坑塘洁净底色。

  在改善基础环境的同时,村里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修建稳固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搭建观光连廊供村民休闲,配套建设管网排水系统,一举解决前街区域长期存在的出水难题。昔日令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如今变身水清绿岸的生态鱼塘。村里还专门成立管理小组,统一采购草鱼、鲤鱼等鱼苗2000余尾投放塘中,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让闲置资源真正成为带动集体增收的“生态银行”。

  成果共享,“生态红利”温暖困难群众

  毛王庄村党组织带头人王士琦说,“鱼塘是集体的,收益要让大家共享”。在“坑塘变鱼塘”工程推进过程中,毛王庄村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确“鱼塘收益归集体,村民共享‘生态红利’的理念。

  村里提前制定专项帮扶计划,等待鱼塘养殖的鲜鱼成熟后,在保证集体收益的前提下,挑选鲜鱼免费分发给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生态馈赠”的同时,也传递村集体的关怀与温暖。“以前的坑塘又脏又臭,现在不仅变干净了,村里还答应给我们发鱼,心里特别的暖!”一位村民的话,道出了大家的真切感受。这种“发展为了村民、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做法,不仅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凝聚了民心,拉近了干群距离。

  环境升级,乡村颜值招引“人才回流”

  “坑塘变鱼塘”只是毛王庄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村里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工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海报、党员入户讲解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帮助村民树立“村庄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环保意识,推动人居环境从“点上美”向“全域美”转变。

  为了让生态成果长久保持,村里还组织村民共同商议制定“护塘公约”,细化鱼塘管理标准、明确村民责任清单,引导大家自觉规范行为,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如今,曾经的“卫生死角”已成为村民散步、聊天、休闲的新场所,村庄生态“颜值”与宜居“气质”双提升。

  环境好了,吸引力强了。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变化,主动选择回想创业就业,有人计划开办农家乐,还有人投身农产品加工。人才回流,为毛王庄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

  从“坑塘”到“鱼塘”,一字之变,背后是毛王庄村党建引领下的生态治理创新,是集体增收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毛王庄村将继续以生态为基、以民生为本,稳步推进乡村发展,朝着“生态优美、经济发展、村民幸福”的目标不断迈进,让乡村振兴的画卷越绘越美。(通讯员 杜志远)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