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走进夏津县德百商圈的爱心商铺志愿服务站点里,志愿者们正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递上绿豆汤、冰镇矿泉水、风油精,还细心地帮他们擦拭汗湿的镜片。
“歇个脚的空,眼镜就帮忙免费给清洗了!”在这里刚喝完绿豆汤的外卖小哥李宁戴上焕然一新的眼镜,高兴地说:“干净又清爽,接单都更有劲儿了!”
这暖心一幕,源于夏津县组织实施的“为户外劳动者送清凉”志愿服务行动。自今年5月起,夏津县委社会工作部发挥志愿服务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县总工会、市场监管局等11家部门单位和街道发起行动,50余家爱心商户积极响应号召,通过49处志愿服务站点、18个流动“清凉小分队”、108场主题志愿活动,为2000余名户外劳动者提供喝水、休息、就餐等“一揽子”暖心服务。49处站点:基础服务“不打烊”,个性服务“有温度”。
走进夏津县的“送清凉”志愿服务站点,空调、冰箱、饮水机、医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施一应俱全,是街头忙碌的户外工作者随时可进的“歇脚点”。全县49处站点来源广泛、功能实用。其中,部分站点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升级而来,通过强化志愿服务功能,专门开辟出供户外劳动者休憩的空间;更多站点则是由爱心商铺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整合自身经营空间,敞开大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场所。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各站点也推出个性化“微服务”:中山社区站点有可以热饭的微波炉,宝珠口腔站点可以提供免费口腔检查、洗牙服务;启程艺术学校开设的“暑期小哥子女公益夏令营”,书法、绘画、口才课全免费;会盟社区志愿服务站点专门设置“回音壁”心愿墙,24小时收集诉求,不到一周就为户外劳动者配齐蒸煮锅、一次性雨衣、清凉贴等20余种小物件,“想吃小馄饨”的留言第二天就兑现。
18支流动队:服务“跑”起来,清凉“送上门”
“一块冰西瓜下肚,浑身的暑气都消了,心里舒坦!”在金都社区的“清凉小摊”前,外卖小哥陈光旺笑得格外甜。一张桌子、一个保温桶、几把凳子,精心熬制的酸梅汤、绿豆汤和冰镇西瓜,18个城市社区志愿服务队,在公园、路口支起“清凉小摊”,酸梅汤、绿豆汤、小扇子免费供应。泰和社区悦动公园小摊,绿豆汤、小扇子“随拿随走”;舜泉、华夏社区志愿者更是提着清凉物资走进工地、快递点“送货上门”;阳光社区的“急救药品袋”里为外卖骑手准备着藿香正气水、冰凉贴等实用物品,不仅方便骑手们在工作途中应急使用,及时为同伴或路人提供帮助,也有效引导新就业群体“随手志愿”,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108场活动:物资“送上门”,知识“传到手”
7月,德百商场的“送清凉”专场志愿服务大集火热开张:现场,百余名户外劳动者代表不仅领取了爱心企业捐赠的矿泉水、面包、茶叶等爱心物资,还跟着志愿者学了防中暑、防诈骗等实用知识。同期举办的“志愿服务大集”上,义诊、推拿、义剪、视力检测等摊位前排起长队,环卫工人李大姐拎着“大礼包”说:“既拿物资又学防中暑妙招,特别暖心!”据统计,5月以来,全县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8场,3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惠及户外劳动者2000余人次。
“高温总会过去,但志愿服务的热度不能降温!”夏津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滕儒训说:“下一步,我们将以现有49处志愿服务站点为基础,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场景,着力将其打造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关爱户外劳动者的举措从‘季节性’走向‘日常化’,让这份温暖四季常温、长久在线!”(通讯员 刘晓 杨文强)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