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张庄镇:文化赋能促发展 工业园区幸福多

2025-08-15 17:21:38 来源:大众网 作者:秦雅琨

  “以前下班就回宿舍刷手机,现在园区活动太丰富了,技能课、运动会、联谊会,感觉像第二个家!”在禹城市张庄镇智能制造工业园共享食堂用餐的德邦食品员工小王,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笑着说。他口中的“第二个家”,正是园区以文化社区建设为纽带精心编织的精神归属地。

  如何让智能制造的“硬实力”与人文关怀的“软环境”相得益彰?今年,禹城市张庄镇结合创建文化社区,探索“红智领航·365”文化赋能模式,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筑园,全力打造企业职工的文化家园。

  幸福食堂,飘散融合“邻里情”

  走进依托乡村振兴大厦打造的共享食堂,饭香里飘荡的是浓浓的家园文化。青椒炒肉仅4元,错峰开餐体贴周到,解决了三班倒员工的“吃饭难”。“我们不光服务员工,还欢迎周边村民带孩子来。二楼还有企业命名包厢,能谈生意也能宣传,园区和社区就是一家人!”食堂负责人张大姐的话,点明了食堂作为文化融合载体的深意。员工家属王阿姨的体验更生动:“这儿饭菜实惠,孩子有地方玩,还能感受园区氛围,办得太贴心了!”这方小小食堂,滋养着“家企一体、园社共融”的温情文化。

  灯塔生日,点亮亲情“传承光”

  “真没想到园区会记得给我爸妈过生日!老人家直说这单位有人情味!”三森数控员工小刘的感动,源于园区对孝亲文化的弘扬。集体生日会、亲子手工活动,让“家文化”在园区延伸。

  这份温暖,更照亮了未来。周末的“灯塔影院”,孩子们在光影中探索世界;“灯塔书屋”的绘本角与故事会,浸润着小小童心。“孩子现在周末就惦记着去书屋看书!”一位父亲的欣慰,印证了“灯塔”作为文化启蒙阵地的价值。从孝敬长辈到关爱幼童,园区用行动涵养着代际和谐、向善向美的家风文化。

  工匠夜校,淬炼奋斗“精神核”

  夜幕下,“工匠夜校”灯火通明,这里是工匠文化的熔炉。“齐鲁工匠王成福老师教的,是真功夫!效率提了10%!”德邦老技工周师傅的赞叹,是文化赋能产业最硬核的注脚。夜校传授技艺,更传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

  这种“奋斗者皆主角”的文化氛围,在“荣誉星光墙”上熠熠生辉:企业的专利、金奖、“国字号”牌匾,与普通员工王乐乐的专利证书同台闪耀。新员工入职,《大国工匠》是必修“第一课”。它们共同诉说着:张庄智造园的核心竞争力,深植于这片尊重劳动、崇尚创造、激励创新的奋斗文化沃土。

  多彩运动,共筑健康“新起点”

  园区的运动场上,总是不乏跃动的身影与热情的呐喊。“今年趣味运动会我参加了3场,拔河、接力,玩得特别开心,还认识了好多其他厂的朋友!”年轻员工小林的话语里充满活力。全年4场趣味运动会吸引超700人次参与,健康跑、篮球联赛更是点燃了全员的激情。与此同时,园区联合镇卫生院开展的专业化职业病防治讲座、“腰椎保护”健康课堂及义诊活动,则为员工的身心健康筑起坚实防线。汗水与关怀交织,共同谱写着园区关爱身心、昂扬向上的健康文化乐章。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红智领航·365’园区文化品牌建设,筑巢招引、整合链接各类优质文化资源,继续升级工匠培训体系,搭建孵化员工文化社群,引来更多‘金凤凰’,推动园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真正让企业省心、员工暖心、家属安心。”张庄镇党委书记赵蒙说道。(通讯员 栾绍宇)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