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路平了,停车方便了,楼道也干净了,这日子越住越舒心!”看着旧貌换新的洛北花园小区,居民王风的喜悦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禹城市住建局以“三问”引擎为核心抓手,全力推进1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13个小区改造,剩余4个小区正全速推进,预计10月底前全面完工。此次改造惠及居民3318户,改造面积达36.94万平方米,让更多家庭实现从“有居”到“宜居”的跨越,居民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一问需求:叩门听声找靶向,民意打底定方案
“改造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问需求,新划的停车位就是我们集中提的意见,现在每栋楼前都有车位,再也不用把车堆在门口了。”湖滨家园小区居民张友丽的话,道出了禹城老旧小区改造“问需于民”的核心逻辑。
为精准找准改造方向,市住建局深入开展“敲门行动”,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不佳、公共服务短缺等突出问题,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走访17个小区、108栋楼,累计超40次,收集500余份群众意愿调查表,最终梳理出道路破损、管网堵塞、停车位不足等7类核心诉求。在市中街道泺清社区公安家属院改造中,住建部门联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先后6次现场调研,通过“走亲式”入户、“唠嗑式”商议,让居民“点单”确定改造内容——从更新下水管道、铺设平坦路面,到修建充电车棚、做楼顶防水,10余项改造举措全贴合居民期待。正是这种“深挖真实需求”的做法,为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夯实了民意基础,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踩在居民“心坎上”。
二问良策:多元协商破难题,一户一策解民忧
“低层怕遮光,我们就用透光率90%的玻璃井道;怕噪声,就选双层夹胶玻璃加静音系统。”在嘉合园北区电梯加装现场,施工方负责人的承诺,让曾经反对的低层住户放下顾虑。老旧小区改造中,“众口难调”常是难题,禹城市住建局创新推行“门洞议事厅”机制,搭建起社区干部、施工单位、居民代表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针对痛点问题共同“会诊”,推出“一户一策”“一区一策”个性化方案。
公安家属院曾因闲置区域利用、充电设施不足引发讨论,通过“门洞议事厅”协商,最终整合空间新建35平方米现代化车棚,配备24个充电端口,可容纳100余辆非机动车,还采用页岩复合防水卷材解决楼顶漏水难题;泰和三居小区的违章建筑拆除、老旧管网改造冲突等矛盾,也在25场议事会的沟通中逐一化解。据统计,改造期间累计协调解决各类矛盾隐患30余项,构建起“集体智慧+现场办公+闭环处置”的高效工作体系,让加装电梯、管网改造等“硬骨头”工程顺利推进。截至目前,禹城已为13个小区加装电梯40余部,惠及322户居民,像孙建昌这样的老人,如今“一键直达”家门,买菜、遛弯再也不用愁爬楼。
三问长效:建管衔接固成果,民生工程管长久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一改了之’,既要‘改得好’,更要‘管得牢’。”市住建局开发办副主任李洋介绍,为巩固改造成果,禹城建立“建管衔接”闭环机制,打造“改造—移交—管理”全流程体系。施工中推行“分段施工、错时推进”模式,各楼栋门口张贴《告居民一封信》,居民反馈的噪声、垃圾处理等问题,都能通过台账及时处置;改造完成后,同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设施有人维护、环境有人打理。
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以来,禹城已累计改造小区121个,惠及1.05万余户居民,改造总面积达105.37万平方米。今年的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约5000万元,信用社家属院、建设路公安局家属院等13个小区已“旧貌换新”,湖滨花园、洛北花园等4个小区正加紧施工。从斑驳墙面到整洁楼道,从坑洼路面到平坦道路,从“爬楼难”到“电梯便捷”,禹城市住建局以“三问”引擎持续推动改造质效双升,让居民长期享受改造红利,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了群众满意的“幸福工程”。(通讯员 李阳 刘雯雯)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