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
“放心,杨大哥,你这情况符合低保标准,材料我和支部书记帮你准备,你在家多休息。”禹城张庄镇包村干部张健第三次来到了北杨村杨大哥家。今年第二轮大走访时,他发现杨大哥因糖尿病引发肝肾功能衰竭、左眼失明,生活困难,不等求助,张健立刻联合管区梳理低保政策。“干部主动上门帮衬,心里真踏实!”杨大哥握着他的手感慨。
从“找上门”识困到“搭把手”解困,背后是张庄镇以三“源”色为核心的民生实践,这股力量正持续把民生服务落到实处,让幸福底色越绘越浓。
幸福生活源于“懂你”的体贴
“以前想下楼转转都没个好去处,现在好了,新建的公园就在家门口!”“不光设施全,还有连廊挡着,太阳晒不着、雨淋不着,打牌舒心着呢!”在张庄镇新建公园的亭子里,四位打牌的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此前,张庄镇政府精准捕捉到镇区居民“就近休闲”的需求,扎实推进幸福河湖广场项目,在张庄新居西侧打造了面积超40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这里不仅有健身步道、活动广场,还矗立着孙兆彭纪念雕像;更以匠心复刻本地名胜“八棱碑”,错落分布的古色古香八角亭与连廊相映成趣,浓郁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这份“别有用心”,正是张庄镇政府“将心比心”的体现——切实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这份行动自觉,让民生服务满是温度。
发展智慧源于“合奏”的真诚
“看着丰收桥马上就竣工了,我作为人大代表非常自豪啊!”提出修建丰收桥建议的市人大代表任运章和镇党委书记赵蒙站在直通工业园的丰收桥边,感慨万分。
民生事业的发展从不是“政府独奏”,而是各界共参的“社会交响”,张庄镇始终坚持与“两代表一委员”共议基层治理、与在外能人共话家乡建设、与致富能手共商乡村发展。丰收河桥带闸建设项目就是在聚民意的基础上,积极争取1300万元资金推进建设,桥面由7米拓宽至22米,彻底解决了工业园企业运输“卡脖子”难题。
2024年中秋节在外能人座谈会上,党委书记赵蒙介绍了全镇的发展规划、产业优势以及优惠政策,尹公村李瑞峰听后激动不已,“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家乡!”他坚定地承诺要回乡投资创业。今年三月,高端环保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成功签约落地,目前已开工建设,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神丰盈源于“润心”的滋养
今年暑期,张庄镇举办了首届“星火公益”活动暨2025年高考、中考优秀学生表扬大会,活动不仅是对优秀学子的肯定与激励,更是张庄镇汇聚社会力量、共筑教育未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大一新生代表唐艳红手捧鲜花感谢地说:“这份肯定太暖心了,我会在大学加油,将来回张庄为乡村振兴出力!”
这样的暖心活动,在张庄镇早已不是“偶尔之举”,而是融入日常的民生常态。365暖留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在群众需要时精准发力:暑期里,公益美术课让孩子们在色彩中感受艺术魅力,安全法治课堂为青少年筑牢成长防线;平日里,花样面点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重阳佳节,公益摄影为老人定格幸福笑颜。这些活动精准聚焦“一老一小”及留守群体需求,既满足生活之需,更丰盈精神世界,让民生温度传递至镇域每一个角落。(通讯员 刘慧)
初审编辑:秦雅琨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