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中)

2016-06-22 09:12:46 来源:德州日报 作者:

识真贫 真扶贫 扶真贫

德州市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中)

  “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既改善了家庭生活,还能照顾家里的病人,以前,连想也不敢想。”乐陵市孔镇庄科村贫困户王宝利说。该村组织扶贫包村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点对点把脉问诊,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个性化脱贫方案,在村里的帮扶下,王宝利成为乐陵市星城调味品有限公司的一名车间搬运工。新时期,我市在精准上下功夫,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着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多头分散向集中统筹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由侧重考核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表示:“精准是新一轮扶贫工作的核心要求。要精准确定‘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确保在协同发展、全面小康的路上不使一村掉队、一户落伍。”

  精准识别,迈好扶贫第一步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有病人卧在床”,全市扶贫工作专题会议上,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洪霞这样总结该县精准识别的经验。

  新形势下,脱贫攻坚最大特点,是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而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经过近几年的连续帮扶,我市41万人先后脱贫,剩余贫困人口分布是分散的、插花式的,再搞“大水漫灌”“天女散花”式的普惠式扶贫,扶贫成效必将大打折扣。

  去年年底,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遵循“市不漏县、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我市有计划、有组织地启动了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制定出台了详细的贫困村、贫困户识别步骤,以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年省定扶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衡量指标,严格履行确定脱贫名单——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批复——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的“两公示一公告一备案”程序,确保遗漏的、返贫的重新纳入,造假的坚决剔除,脱贫的及时退出。精准识别结束后,市扶贫办先后深入53个乡镇、269个行政村、2014个农户开展随机督查。最终,全市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4.58万户、9.59万人,并摸准了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帮扶需求。

  “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扶贫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这些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我们摸清了贫困家底,为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市扶贫办负责人张志说。

  找准“症结”,因村因户施策

  武城县武城镇户王庄村有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该村精准扶贫一览表上,逐一明确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间。

  当前,我市扶贫工作进入全面精准施策阶段。明确“谁来扶”“怎么扶”是关键。为此,我市相继出台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和行业扶贫实施方案。明确党委政府主导、行业部门主帮、贫困群众主体、基层组织核心、社会主动协同的脱贫攻坚“五大责任主体”;全面实施产业脱贫、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支撑、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医疗保障、住房安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九大脱贫攻坚行动”;建立健全“九大工作机制”,确保扶贫对象、扶持需求、帮扶主体、脱贫路径、脱贫措施、脱贫时限精准。

  据悉,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为2.94万户,占64.28%,大病医保为贫困家庭托底至关重要。为此,我市不断探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倾斜政策,将贫困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起付线减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年可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负担2000多万元,成为全省出台同类政策的2个地级市之一。

  9.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难度更大,脱贫后也更容易返贫。以贫困户为核心、以扶贫效益为关键,我市构建起新型产业化扶贫体系。探索出以创新项目为依托的“合作扶贫”、以产业园区为根基的“循环扶贫”、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全链扶贫”、以政策为引领的“特色扶贫”,提升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准贫困‘症结’,做到精准对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副市长、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董绍辉说。

  一对一结对,实打实帮扶

  6月19日晚上8点,在庆云县庆云镇陶家村,村庄主干道两侧的路灯将街面照得通明,30多名村民在社区小广场上跳起欢快的广场舞。一年前,这里没有路灯、没有小广场,天黑后,居民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市交通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王晟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变化。驻村后,按照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五通”的要求,王晟多方协调资金为该村修公路、建广场、安路灯、修扬水站,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像王晟一样,目前,我市组织了113名市派、499名县派第一书记进驻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及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带班子、找路子、管票子”,第一书记发挥了“驻一联一”“两村同帮”“驻一带多”的作用。“脱贫攻坚必须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必须选派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有决心的扶贫‘先遣队’。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贵堂表示。

  为实现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我市压实帮扶责任,建立网格化帮扶责任制,重点落实市直部门、中央省驻德单位、市重点企业“一对一”帮包机制。除市、县派第一书记外,还组织了38名厅级干部帮包76个重点乡镇,121个市直部门定点帮扶121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 566家重点企业帮包566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重点乡镇、重点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四个全覆盖。

  “对口帮扶任务是明确具体的,并且有严格的考核,不实现脱贫目标,帮扶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以提高帮扶实效。 ”张志表示。根据我市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办法,帮扶中,如果发现不尽责、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单位和个人可分别做出通报批评、免职等严厉的处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