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我国实现72小时内查明突发传染病原:三位一体构筑传染病“防疫大堤”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朱旭东
多年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人们对突发性传染病有了“切肤之感”,也正是从这一标志性事件起,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和应急体系不断完善。
72小时内筛查300种已知病原体,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病死率明显降低……我国启动实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来,以科技突破为重要抓手,在传染病防治的关键核心领域抢占制高点,从“监测、筛查、救治”环节三位一体初步构筑了保障亿万人民健康的传染病“防疫大堤”。
与时间赛跑,才能挽救更多生命
72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短短三天,但对于突发性大规模传染病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尤为珍贵。与时间赛跑,越快越能挽救更多生命。
在江苏省疾控中心,一接到疫情报告,便会立刻组织人员奔赴疫情一线,调查处置,采集样本送实验室检测,尽快做出预判。在这里,一支30人左右的传染病应急处置队伍常年待命。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介绍,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已初步建立72小时内筛查300种已知病原体的检测系统。针对突发不明原因疫情中的未知病原筛查,建立了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样本深度测序分析技术,形成了对新病原体的识别鉴定能力。
专项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表示,72小时内筛检标本识别新病原,使我国传染病检测技术和诊断试剂在前沿性、集成性、系统性和标准化等方面明显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初步揭示了不同地区发热、呼吸道、腹泻、发热伴出血、发热伴出疹和脑炎脑膜炎五大症候群病原谱,分离了一大批菌毒株,通过病原学数据的获得,深化甚至修正了以往从临床诊断上对地区传染病流行病原的认识,为深入研究积累了珍贵的本底资料。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表示,通过项目实施,我国初步形成了“临床-疾控-科研机构”的协同工作模式,锻炼和提高了防控队伍的病原检测、分析和新病原研究发现的技术能力,并在H1N1流感、H7N9流感监测和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科技让人们面对突发疫情更从容
疫情常有季节性,可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说来就来。
2010年8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曾陆续发现20多例因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将消费者吓得不轻。
“当年发现的病例,在国内是第一次报道。”江苏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评价所所长甄世祺说,患者发病前24小时都吃过小龙虾,排除了导致肌肉溶解的化学物质后,只能归因于小龙虾。
作为一种未知的生物毒素,目前依然无法检测。但甄世祺等人没有气馁,他和团队不厌其烦地调查、取证、溯源,至今完成共计2600多种化合物的检测和排查工作,形成了丰富的数据。
秦怀金告诉记者,传染病防治专项实施以来,我国不仅在艾滋、乙肝、结核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技术能力显著增强,面对重大突发疫情更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转变”,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徐建国表示,随着我国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立,当突发疫情来临,曾经的恐慌和手足无措将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科学的检测、筛查和救治,增加防范风险的信心,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从“零散不均衡”到“全链条流程”:让传染病防治更有力
此前,我国传染病检测技术存在技术零散、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秦怀金指出,多种病原体诊断缺乏方法和试剂,产品转化偏低,大多数少见罕见病原体没有检测方法;在前沿性、集成性、系统性和标准化等方面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随着应急体系的建立,我国在传染病防治的“监测、筛查和救治”等领域实现了全链条、全流程的覆盖。“在‘查漏补缺’的同时,更加筑牢了传染病的‘防疫大堤’。”秦怀金说。
据了解,围绕传染病监测和预警、防治的需求,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是我国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特色之一。
陈传宏介绍,传染病防治专项集中了来自卫生、农业、军队、地方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力量,构建了国家级、区域级和临床机构的800家实验室,发展了症候群监测为基础的病原监测实验室网络化技术,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病原谱监测网络,形成了覆盖我国不同地区的监测研究实验室网络。
在专项支持下,我国还依托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独创了“国家-省-地市”三级传染病实验室分子分型监测预警网络化技术体系,建立了27个省级中心实验室和26个地市级网络实验室,根据各地监测病种、进行了分子分型技术的评估应用,实现了对所有地区的覆盖,使传染病“防疫大堤”更加可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如果在经济建设中不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就人心难定,社会难稳,国家难安,经济建设就很难顺利进行,党和政府必须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党风廉政建设。 [详细]
3月22日,德州市落实环保部空气质量专项督查问题整改工作会议召开,部署开展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立即行动,确保整改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于松岩,市政府秘书长王震秀出席会议。 [详细]
3月22日,德州市纪委监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统一公布德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网络举报受理平台的网址、网络举报平台二维码。 [详细]
大众网记者从德州市统计部门获悉,今年1-2月份,德州市金融系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转型升级,加大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德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2月末,德州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11.82亿元,较上月增长61.34亿元,增幅2.08%,较年初增加143.19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32.25亿元,较上月增加23.94亿元,增幅1.40%,较年初增加72.46亿元,同比少增3.67亿元。 [详细]
长久以来,“黑车”已成为德州市城区的顽症,政府部门虽持续整理,始终难以彻底消除。自3月16日起,德州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城管执法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中心城区非法营运黑车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打之下,黑车非法营运问题能否有所缓解?3月22日,距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启动已近一周时间,大众网记者走访了德州汽车站、火车站、德百大楼等各类“黑车”频繁出没的区域,发现载客营运的各类“黑车”明显减少,尤其是在车站周边的电动三轮、四轮车扎堆聚集拉客的场面已近乎“绝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