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市政协委员、山东中大贝莱特集团总裁吴留明发言(撒伟 摄)
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而且节能环保。对于德州而言,优先推广利用浅层地热能、发展相关产业、建立浅层地热能综合利用样板示范区,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自2006年起德州就被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审查认定为“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央空调产业早已过百亿元,占有市场份额在长江以北达到25%。中央空调中的地源热泵开发使用技术积累已久,早已拥有成熟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二是德州区域处于平原地带,地质结构相对稳定,岩土体结构疏松,热传导性能较好,易于地源型工程施工。德州地域冬季有取暖需求、夏季有制冷需求,更适宜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三是在抗霾攻坚战中,推广利用浅层地热能代替传统能源,不仅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更能创造宜居城市,起到环保示范作用。四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利用浅层地热能进行社区集中供暖制冷,比利用其它能源方式更有优势,具有铺设管路少、维护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等明显优势。为此,建议:
一、依靠“中国中央空调城”名片,做好宣传推广和企业帮扶。有关部门应全面做好地热能产业宣传工作,广泛举办产品和专利技术推介活动,构建交易平台和宣传平台,突出介绍地源热泵产业链及上下游明星企业。邀请全国各地有意向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来德州考察。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为企业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开展投资与经济合作,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走出去”。做好政策业务咨询和报批工作的业务指导,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促进项目落地转化。
二、实施技术突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围绕地热能产业链,鼓励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现有地热源利用课题为纽带,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地源热泵技术领先的高校院所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激发创新活力,在产、学、研多角度上实施地热能技术突破。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员,培养一批创新团队。完善技术转化机制,设立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在当地重点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同时建议形成地热源利用技术方面的定期交流论坛机制,形成企业争先创新、力求突破的大氛围。
三、制定规范标准,系统推进发展新格局。过去粗放式、野蛮式的深水井、回水外流、滥采地下水等地热能利用方式已经不能继续,而浅层地埋管、介质内循环、封闭式热交换的利用方式才是浅层地热能的唯一利用方式。我们应进一步明确目前产业格局现状,做好整体统筹规划,尽快制定出利用浅层地热能的长期规划和统一实施规范标准,避免走入滥发展、滥开采的老路子。强化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组建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实现行业内良性发展和自我管理约束相协调,以行业力量系统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新格局。
四、以点带面,建立样板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在目前全市的城镇化社区建设过程中,建议将地源热泵站房建设作为首要建设要素,以点带面,建设好样板工程,在全市比较突出的经济发达镇、旅游示范镇优先建立社区地源热泵使用的样板示范站,鼓励本市地源热泵生产企业投资运营,鼓励引入PPP模式开发运营,为浅层地热能的利用开辟多渠道多方式的运营投资模式。我们应该抓住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在“十三五”期间,将推广利用浅层地热能,实实在在地打造成德州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我们的企业家还得解放思想,把潜力转化成现实竞争力……”23日上午,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来到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德城代表团,与代表们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当听到代表提到所在企业研发团队主要靠自我培养后,陈勇说,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企业家要聚世界英才而用之。 [详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罗列引进的大项目,通篇贯穿的一个主题词就是‘转型’,未来五年,德州要做好转型大文章。”2月23日上午,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到禹城代表团与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听取代表发言后他这样说。 [详细]
2月24日,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主席团第二次会议。 [详细]
2月23日,德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会展中心隆重开幕。[详细]
德州市目前建造方式以现场浇筑为主,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不符。2月24日,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建集团总经理马志新在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提出加快德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