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文章

媒体称官员“打公的”制度看上去很美

2013-07-24 10:41: 作者: 来源:燕赵晚报
        如何让奔波在私用路上的公车停下来?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的公车管理“新政”出台已半年,公车“私奔”要“打表”收费,且按一公里一元计费,让东坡区不少干部不愿甚至不敢因私用公车。(7月23日《华西都市报》)

      诚然,“打公的”制度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较之绝对的限制公车私用,更显柔性,更具可操作性。但分析东坡区“打公的”制度的流程和监督保障措施后发现,“打公的”制度恐怕只会沦为鸡肋。公车私用需要一把手批准,如果一把手批准后,未严格要求用车人登记备案和缴费,用车人岂不占了便宜?如果用车人未报告就擅自用车,纪委和社会监督力量也没发现,用车人岂不又钻了空子?一把手公车私用时,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容易把制度架空。大多数公车都没有标志,纪委和社会监督力量很难发现未履行程序的公车私用。

      另外,其它综合制约措施也存在漏洞,比如,公车运行里程的“预算核定”,由于公务活动的不确定性,里程核定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只能是大致模糊核定,这样的核定难以对公车私用行为起到限制作用。还有公车在节假日定点封存以及交警专项检查也很容易被“下有对策”轻松化解,现在,很多人都是在节假日之前就开着公车把事办了,有关部门在节假日封车检查恐怕会成为无用功。

      要遏制公车私用,理应从根源上入手。日本、韩国、芬兰等很多国家的公车保有量都很低,韩国的首尔只有四辆“官车”,在完成一天的公务后,“官车”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不允许任何人私用。这些国家严格限制公车数量的做法能够有效杜绝公车腐败,避免公车与民争路,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值得借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虞中)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