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秦吉良:浮世喧嚣觅沉静

2017-11-21 16:10: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庄滨滨 解晴晴

秦吉良正在写书法。

秦吉良雕刻黑陶。

  记者 庄滨滨 实习生 解晴晴

  秦吉良,山东禹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专业书画家,在书法、绘画和黑陶微雕方面均有所成,斩获多个奖项。其书法曾入选“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中国第二届楹联大展”。其黑陶微雕作品在“首届黑陶艺术创新大赛——黑陶刻陶”中获得银奖。

  11月19日,记者初见秦吉良,远观斑白的须发与光洁的皮肤形成强烈反差,近看目光炯炯而灵动。让人不由得好奇他经历的岁月是怎样一番风景。秦吉良热情地把记者迎进门,笑声爽朗,言谈举止间散发着淡然与飘逸。当他起笔在宣纸上写书法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寂静喜欢——艺术缘于纯粹的热爱

  1990年,秦吉良还是一名农场工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除草、翻地、喷药、施肥,一干就是九年。他谈到,自己的三个哥哥和父亲都热爱艺术,喜欢画画写字。当时他才19岁,过年的时候,父亲和大哥写对联的时候,他抻着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问大哥,写对联用的这是什么笔?大哥回答道:“毛笔”。也就是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书画梦想在他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那几年是我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几元钱一本的书都买不起,连对象都不好找。”秦吉良带着一丝调侃回味着过去的岁月。他坦言,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对艺术由衷的热爱支撑着他坚持写下去。白天干农活,晚上练书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苦了一点,但他心里想着:“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谈及那段岁月,秦吉良说,一个恶劣的环境,有可能消磨人的意志,但也可以培养出一个有志气的人,庆幸自己是后者。

  秦吉良深知,要写好书法,腕力必须稳健。为此,秦吉良独创了一种“负重悬腕法”。即:在毛笔笔杆裹上粗糙的纸,把重2斤的圆形圆孔磁铁套在笔杆上,尔后拿起笔杆悬腕练字。渐渐地,他把圆形磁铁加到2个、3个直到4个,保持八斤重。八斤重的笔举起已是费力,更何况还要练习需要慢工的毛笔字,稍有不慎,笔下的字就会变得弯弯曲曲。但秦吉良就是这样坚持下来了。

  直至今日,二十余载,他还保留着那四块磁铁。与当年不同的是,往昔觉得艰难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信手拈来和轻车熟路。记者见过他在黑陶上做微雕的时候,手腕非常稳,几万字下来,没有一个字刻错过。也许我们曾仰望过别人的成就,折服过那些成功人士身上云淡风轻的气度,但是我们不曾知道也未曾体会过,这种云淡风轻是经受了多少心酸苦寒的历练。

秦吉良创作的硬刻黑陶作品。

秦吉良书画作品。

  心艺交融——沉静中捕捉灵光一现

  在秦吉良的成功之路上,刻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天分与灵感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书法从入门到参加全国展览仅用了4年时间,而绘画从开窍到成熟只用了两年时间。他在创作时十分重视灵感,一旦有了灵感之后,就会沉浸其中忘记时光流转。

  “跟艺术有关的东西需要一种感觉。”秦吉良喜欢用古文来作书作画,因为古文中的意境总能给带给他书画写意的感觉。他尤其喜欢苏轼和欧阳修的辞赋。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秋声赋》等,这些古文他都是背着写的。“我不会刻意地去背,但我读着读着就有一种情怀油然而生,读得多了就记住了。”辞赋的意境与心中的灵感相交融,在挥毫落墨之间展现除了秦吉良的书画情怀。

  “我画画时从来不看时间,都是画完了才发现四五个小时这么快就过去了。”秦吉良绘画十分专注。在他心目中,绘画属于修心养性,就是需要很静,满脑子只有画,其他什么也不想。在秦吉良的绘画历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早年是洪世清,后来是何加林。少年前洪世清来他家住过半个月,洪世清边画画便跟他讲解绘画理论,当时的他还不甚理解。直至前几年,他在电视上看到何加林的绘画教程,与先前洪老的讲解不谋而合。他边听边画,顿时有了“开窍”的感觉。此后的两年时间,秦吉良再也没看过电视,潜心绘画。从最基本也最难的石头和树开始练起,用10幅画打通了绘画之路的心艺合一。

  在秦吉良的眼中,书画刻因内在的意境而相通。以书法为基础,他不仅掌握了绘画,还独创了黑陶微雕。“小秦的黑陶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很强的个人特色,找不出有别人的痕迹。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很有特色,他能把书法、国画、专科等艺术表现形似,都能融进去,而且还各保其纯。更妙的是他能把微书刻在黑陶上,是在令人不可诉吐,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洪世清这样评价秦吉良。

  秦吉良甚至黑陶微雕不能有一点误差,但他刻黑陶的时候从来不用放大镜,心里背着内容刀锋就刻出来了。以前在平房微雕黑陶的时候,他曾两天两夜不睡觉。困得时候躺就在沙发睡一会,爬起来洗洗脸再接着来,不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长篇孙子兵法、论语、金刚经和道德经等他都刻过。他的黑陶印“幸福德州”被德州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能把微雕艺术与传统黑陶艺术结合起来的艺术品,他结合得很巧妙,在传统中还有现代人的艺术气息,传统的书法、国画、篆刻等都融了进去,整体感觉还很和谐统一和谐。”著名作家冯骥才第一眼见到秦吉良的黑陶微雕时就爱不释手。秦吉良雕刻用的黑陶,都是自己制作自己烧制的,连雕刻用的刻刀都是自己打磨的。在早期穷困的时候,他甚至把自行车辐条打磨成刻刀来坚持雕刻。

  铅华未染——功成名就亦归于沉静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怀着一种功利心。急功近利就沉不下心来,肯定做不好。”当秦吉良还在农场里除草翻地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取得如今的成就。

  也许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前,能够做到摒弃功利潜心钻研。但是当他功成名就之后,容易被盛名拖累。因为一旦有了名气,就会担心自己的下一个成果会赶不上之前的水平,怕担不起这样的盛名。于是纯粹的创作难以避免地沾染了担起名声的压力。但秦吉良对此,却并不担心,他笑了笑说“名声不是花钱买来的,艺术水平也不是糊弄人的。”

  秦吉良更进一步解释道,“古人练习书法的力透纸背,就是写的慢,沉下心来,写得快了肯定写不成。力度笔画要控制住,一点也马虎不得。现在人们经常眼高手低,其实就是功夫没下到,需要时间的磨练。”秦吉良的自信源于他基本功的扎实。最坚定的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别人夸你一两句“你很棒”就可以建构的,自信源自于不断地突破自己,当你把自己的薄弱之处变为长处时,真正的自信就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他还说到了自己保持灵感涌现的方法。以绘画为例,“刚开始让你有灵感的画一定要保存下来,为的当你以后看到这些画时还能找回当初开窍时灵光一闪的感觉。”秦吉良当年绘画用的卡纸每一张都保存下来了。他说到,就像《伤仲永》文章里写得那样,灵感需要持续不断的培养和练习,不培养它就消失了。仲永是小孩,大人也一样。

  “我喜欢让艺术纯粹一点。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干了,我会告诉世人。但凡有一天我还能干,我就会把它做到最好最完美。”秦吉良始终保持着敬业精神,不受外界喧嚣的纷扰,坚定着自己热爱艺术的信念。

  从秦吉良萌生艺术梦想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30年,跨越两个世纪,时光的洪流一直在奔腾向前。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秦吉良做到了潜心艺术不忘初心。他对艺术源于热爱,陷于灵感,终于敬业。这三个阶段,不受世俗干扰的沉静力量贯穿始终。

  浮世喧嚣,难得一份经年的沉静。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 德州簸箕刘社区闯出一条致富路

    W020171121344079043382_副本.jpg

    砖厂效益不好,群众提留收不上来,加上村里常年存在的宅基地问题,成为摆在董吉增面前的三大难题。2010年,簸箕刘社区建成,董吉增站在社区门口,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成就感油然而生。[详细]

    2017-11-21:大众网
  • 德州公交6路、13路、18路末班发车时间延时至晚20:00

    u=158658471,3730901367&fm=11&gp=0_副本.jpg

    为更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晚间出行需求,保障市民晚间更加便捷乘车,德州市公共汽车公司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拟于11月22日起将主干道运行的6路、13路、18路末班发车时间延长至20:00。[详细]

    2017-11-21大众网
  • 德州15个项目获省级扶持8000万 带动社会投资26亿

    10df7d7452ec434d90a925098806ac22_副本.jpg

    省发改委、财政厅近日联合批复德州市2017年省区域战略专项切块资金项目,德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建设、齐鲁科技小镇、S318临武线武城高庄至后马棚段改建、临邑县人才服务中心等15个项目获省备案批复,共争取专项资金8000万元。[详细]

    2017-11-21:山东广播电视台
  • 百家诚信企业访谈|秦霞:为社会奉献高品质安全食品

    IMG_4578_副本.jpg

    11月20日,由大众网德州频道与德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的大型系列访谈栏目“百家诚信企业访谈”上线第115期。本期做客栏目的嘉宾是山东力宏宝冠纤维素有限公司质量总监秦霞,她在访谈中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做法等内容。[详细]

    2017-11-21大众网
  •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多项指标居各县市区前列

    今年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东部城区开发建设激励斗志,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以“四抓四促”推动“四新四化”,着力打造全市产业孵化、产业示范“两个基地”,争当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试验田、先行区。[详细]

    2017-11-21: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