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庄滨滨
责任编辑:贾春新
记者 祁小丽 赵凤瑞
2018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林炳云,进入了德建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成为了一名研究人员。
林炳云之所以选择来德州就业,源于德州市组织的一次“百企校园行”活动。在那次“百企校园行”活动中,德州的人才引进政策让林炳云毅然放弃中央直属企业的面试机会,来到德州发展。“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德州给 了我们很多的优惠政策。”林炳云说,未来他有信心在德州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自2017年开始,德州市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百企校园行”,组织德州的重点企业到省内、京津冀、西北、东北等地高校,开展人才引进、政策推介、项目对接、科研转化等。而放眼整个德州,“百企校园行”也只是德州在引进 高校毕业生、招揽人才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人才政策“黄金30条”、“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十万大学生引进计划”……,2015年以来,德州广发“招贤帖”,引进大学生7.88万人,成为全市提升创新发展元气、构筑后发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和战略资源。
创新人才引进 “保姆式”服务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在禹城市创新创业中心,由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博士赵景瑞创办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国家一直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禹城的优惠政策确实很吸引人。”赵景瑞告诉记者,自落户禹城后,政府免除了他的场地费,而且每年都会给予科研经费,三年累计超过100万元,对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后期的发展中,赵景瑞的公司面临“用人难”问题,在德州、禹城两级组织、人社部门的“保姆式”帮扶下,问题迎刃而解。赵景瑞笑称:“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环境,如果不好好珍惜,就是暴殄天物。”
人才是创新发展第一动力。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驱使下,德州市人才工作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优惠政策不断升级,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探索了后发地区人才工作跨越赶超的“德州模式”,吹响了以“人才”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号角。
“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和服务方式,今年共组织了16场公益性的招聘会,参会的企业达1100多家。”德州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忠军说,目前德州引进的大学生,除了按照本、硕、博三个层次累计发放五年的生活补贴外,在德州创业的还给予租房补贴。截至目前,德州市已累计发放生活补贴940人次,总金额2827万元,租房补贴发放近10万元。
夯实就业创业大平台建设 让各类人才尽显其能
2017年7月29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樊晋宇博士,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注册成立了山东天川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技术研发为主体,主要开展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生物样本库、医学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与市场化产业化等,推动以精准医疗为主体的现代医疗健康产业。项目前景的广阔,让樊晋宇和投资伙伴在选择落户地时十分谨慎。
起初,他们打算选择一线城市,并多次到广州考察,初步确定了合作意向。但在2017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德州市正积极引进生物医药的相关项目,并在资金、场地租赁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政策,樊晋宇“抱着看一看的心态”来到了德州。经过深入对接,优渥的引才条件和优惠的人才政策,让樊晋宇毅然决定放弃在一线城市布局的初设目标,决定到德州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德州地理环境优越,辐射周边人口数量大,有利于高水平科研院所相互间的交流服务。”提到选址德州,樊晋宇说,德州对于高科技人才和项目引进的优惠政策,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截至目前,樊晋宇的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共10人,8人拥有美国、德国和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博士学位。在经开区组织人事部、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樊晋宇的项目已经申报成功干细胞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资质,下一步将积极申报区域性细胞制备中心。
发展的关键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大平台建设则是人才引进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德州市大力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136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人才平台载体拔地而起,“假日专家”工程支持各类人才不变身份、不计时间长短,自由便捷地来德州创新创业,构建以用为本、灵活高效的柔性引才体系,将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沟通愈加密切,结合德州“九达天衢”之区位优势,打造“1小时人才圈”。2015年来,德州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53 人,是历史存量的8倍多,其中两院院士56人、合作项目92个。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引来凤凰长栖
自2017年10月开始,上海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庞新,每次从北京去沧州出差路过德州时,总会被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日新月异的布局和规模所吸引。“去年的一次路过,刚好赶上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开园,我们便入园进行了实地探究。”庞新说,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园区内热情的工作人员,德州求贤若渴的态度和敢为人先的举措也让他心动。
德州市瞄准高、精、尖人才,致力招引高层次科创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出发点,与庞新的想法不谋而合。从最开始主动选择德州作为生产、加工基地,到现在扩大投入建成研发、合作基地,再到接下来进一步将德州的公司发展到整个企业的资本运作平台,庞新觉得,当初带着研发团队和项目,选择德州发展的决定是正确的。
“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发展要求,我觉得更应该称之为‘关怀’和‘期望’。公司的科技成果落地,有相关部门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我们带来的专家团队,也有专人帮忙申请人才公寓等相关支持;甚至经开区主要领导,都主动找到我们询问在发展中的问题。”庞新和他的专家团队在德州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企业创立之初,只有6个人愿意在德州交社保,但是你看上个月,在德州交社保的已经有72人,预计到8月份,能够突破100人。”
群贤毕至,英才聚集。德州市把人才工作作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渴望人才、重视人才、依靠人才已经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之源。随着一个又一个“招才引智”相关政策落地落实,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聚集德州大地,德州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截至2018年底,德州市级以上人才工程认定高层次人才2356人,其中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人才902人,德州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突贡专家等市级人才1377人;全市共有技能人才4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6 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20.9%。
初审编辑:庄滨滨
责任编辑:贾春新
5月24日,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谭光磊向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科发来电子邮件,希望与相关单位进行科研合作,通过X光进行轮胎病象自动识别,提升产品质量和监测效率。[详细]
5月30日,记者从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入口,自6月1日起,原工商12315、质监12365、食药12331、物价12358热线号码统一整合为“市场监管12315热线”,并由市12345市民热线统一管理、接转、督办。[详细]
5月29日,大众网记者从德城区发票摇奖工作领导小组获悉,定于5月30日上午10时,向首期活动140名场外奖中奖者发放奖金。具体发放方式为“大德之城”微信公众号,将100元现金红包统一发放至录入中奖发票的微信号,请中奖者注意查收。[详细]
2018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林炳云,进入了德建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成为了一名研究人员。[详细]
5月30日,德州澳德乐时代广场携手德州市福利院举办了“为特殊儿童加营养”捐赠仪式,总计赠送1000道鱼类菜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