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频,拓产业惠民生,以人为本,共享共赢,德百集团42年来勇担社会责任 服务美好生活 

2025-05-12 17:22: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振楠

  站在德百集团总部大楼顶层俯瞰,车水马龙的街道与灯火通明的商场构成温暖画卷。

  让人感慨的是,42年来,德百集团的经营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3年5月10日开业的经营面积4000平方米的百货大楼到如今坐拥百货家电、超市连锁、家居建材、物流批发、汽车贸易、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桑产品研发加工、饮用天然水生产等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商业集团。

  让人感怀的是,42年来,为民初心始终未变。这种初心,是在接管重组时化作“不放弃一个员工”的担当,在疫情大考中转为“不断供一件商品”的坚守,在产业跃升时,与时代同频,共绘美好画卷的担当。大踏步在新征程上,德百集团用商业力量托举美好生活,谱写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新篇章。

  厚植为民情怀 不让一位员工下岗

  1998年,德州华联商厦的员工们心头笼罩着阴云。这个经营商业体亏损停摆,1100多名职工面临下岗危机。德百华联退休职工张德本回忆,“当时我就在华联,和同事们人心惶惶,就像眼看着一艘大船要沉没。”

  关键时刻,德百集团挺身而出,接管华联。当职工们对未来发展忐忑不安时,集团董事长杨维星的承诺,掷地有声,也驱散了阴霾:“一个都不能下岗!每位职工都是德百的财富!”这句承诺化作改革攻坚的军令状:30天完成人员重组,一年实现扭亏为盈。

  德百集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指引,聚焦“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求,创造“人”的福祉。这种“为民情怀”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再次彰显。当裁员潮席卷全国商贸行业时,德百集团率先在全市商贸系统竖起“三不”大旗——不减薪、不裁员、不停产。通过创新“全员营销”“岗位练兵”等举措,当年销售额逆势增长。

  “在德百集团干的是工作,更是事业。德百集团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在这上班,有很强的归属感。”张德本说,他们一家两代有6口人在德百集团工作。

  李建芹是德百大楼会员中心的负责人。2000年她从德州造纸厂下岗,德百集团吸纳了她。在这里,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着她。“从下岗职工,到成为了德百的一名正式职工,从营业员干起,利用集团提供的各种培训、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工作技能,最后走上了管理岗位,真正实现了从生存危机到价值创造的转变。”李建芹说。

  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德百人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铁军担当、为民情怀。“200余人加班加点,万余份保供蔬菜连夜配齐”“舍小家顾大家战疫情”“顶风雪送货上门”等感人事迹数不胜数。德百集团牢牢扛起保供稳价“硬核”担当,各门店全员上阵,保障家庭物资供应。

  德百集团作为德州知名的商业企业,更是有社会大爱,先后向德州困难职工、农民工、大学生捐助价值千万元的保暖内衣、羽绒服等物品;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先后捐助价值600余万元的款物;新冠疫情期间,向德州市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用于药品、医疗用品等急需物资的采购;“慈心一日捐”累计认捐慈善基金1000余万元……多年来,集团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8000余万元,先后获得“中国商业企业社会责任典范奖”“德州市慈善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抗击疫情捐助特别贡献单位”等荣誉。

  与时代同频 产业脉动拓宽共富路

  春色正好,桑叶正绿。

  5月1日,走进位于夏津县德百温泉小镇的德百桑产业研究院,琳琅满目的桑产品摆满展柜。桑果酿酒、桑叶做茶、枝干长出的桑黄更是不可多得的抗癌冠军……

  “在这里,桑叶变身高端茶饮,桑葚酿成养生酒品,桑黄制成茶品和保健切片。我们积极发展古桑大健康产业,通过发展第二产业带动一产、三产协调发展,做好桑产业与文化、乡村旅游的结合文章。”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张培介绍。

  在夏津,德百集团投资建设了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古桑产业技术研究院、古桑博物馆、德影城等项目。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小镇已成为“带动农民致富、解决农民就业、健康人民群众、振兴乡村旅游”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留住生态底色,繁荣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程。夏津苏留庄镇前屯村村民褚军就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员,他于2016年入职德百温泉旅游小镇,在每月领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杏坞园的土地租金,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两份收入。

  文旅融合不仅仅在夏津。德百集团持续深挖夏津温泉旅游小镇、宁津杂技蟋蟀谷、平原奇石观赏园三大文旅项目经营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版图的拓展始终紧扣国家战略脉搏。2016年,响应山东对口援藏号召,德百集团在海拔3800米的日喀则建起现代化水厂。8年攻坚,解决高原冻土施工、设备高原反应等技术难题,建成西藏首个智能化矿泉水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就业,提供优质产品,这款“西藏好水”已通过德百销售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在消费升级大潮中,德百奥莱广场的创新实践更具启示意义。这个集品牌折扣、沉浸式娱乐、微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开业首年就变成打卡地。“我们打造的不是商场,而是城市会客厅。”项目负责人常凯介绍,“引入的星空露营节、非遗夜市等业态,使这里成为德州夜经济的地标,助力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全场景贯通 增进民生福祉

  商业街区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城市窗口,是智慧城市和城市商业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流通创新、消费繁荣的重要载体。

  德百集团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管理,力求提升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不断融通线上线下,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创新‘社群引流’营销举措,推出手机扫码购等便捷服务,打造全渠道营销场景,实现线上下单、快递到家或门店自提,满足了消费者全渠道购物需求。”德百集团执行总经理杨帅表示。

  大力发展首店经济。5月4日,位于德百大楼的华为授权体验店人头攒动,三折叠屏手机体验区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作为品牌首店代表,该店在品牌形象展示、全品类产品体验、互动服务及新品优先权等方面优势明显,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用户的品牌认同感。

  德百集团总经理郭群表示,德百集团已把首发经济作为升级商圈、繁荣消费的核心引擎,成功引进了可隆运动、安踏冠军、小米融合店、泸溪河新中式糕点、小菜园餐饮等200多个首店品牌。奥莱广场作为德百集团精心打造的首发经济孵化器,借助体育赛事、音乐节等与澳德乐时代广场形成新型消费活力商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刚刚开业的德州海洋馆,是奥莱广场重点打造的德州首家商圈海洋馆新锐项目,馆内包含海底隧道、鲨鱼海湾、人鱼表演等十六大主题空间,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正在建设的澳德乐时代广场东扩工程,计划于5月底投用,增加面积3000多平方米。该东扩工程设置出入门,方便消费者进出,同时,引入更多的品牌入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德百奥莱正在筹建的德州“589”街区,将非遗与商业结合,建成后,将成为“步步皆非遗,家家老字号,美食博物馆,非遗体验地”。

  “集团将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业态融合、数字赋能、服务提质等领域持续突破,计划未来建设智慧商业大脑,打造集消费数据分析、供应链协同、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新一代商业综合体,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商业力量。”德百集团董事长杨维星表示。(通讯员 王志强 夏续杰 张宪军)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任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