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空中诊所

立秋后宜食清淡润肺养胃

2012-08-09 14:44: 作者: 来源:
立秋后,许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盛夏余热未消,早晚温差大,自然万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按照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理论,中医认为,立秋后养生应注意润肺养胃、祛暑滋阴,饮食宜清淡、少辛多酸、少吃多餐。


        立秋后,许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盛夏余热未消,早晚温差大,自然万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按照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理论,中医认为,立秋后养生应注意润肺养胃、祛暑滋阴,饮食宜清淡、少辛多酸、少吃多餐。


        立秋要润肺,百合是首选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对应,而干燥的秋季最容易伤肺,所以,这个时候饮食上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要让肺健康工作,首先得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其次,就是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秋季是梨子上市的旺季,每天早晚吃一个梨,是简单易行的秋季养生之道,或每隔一两天,将梨和冰糖、川贝、蜂蜜等煮着食,效果更不错。


        养生专家指出,要适当多润肺,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伤胃的食物,可多吃点果仁类的食物。起居还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注意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p#祛暑滋阴是关键,秋喝粥最养脾胃


        立秋前后,昼夜温差加大,祛暑滋阴是关键。秋季,人的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养生提倡立秋开始每天早晨吃粥,粥是最利于健脾的食物,可以帮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而且,秋天是进补的季节,调理脾胃有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


        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后天气依旧炎热,人们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p#饮食原则:清淡为主、少辛多酸、少吃多餐


        立秋后,饮食原则上要以清淡为主,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黄鳝、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


        专家认为,立秋后饮食除应清淡以外,还应少吃多餐。吃饭时切忌暴饮暴食,最科学的是每顿饭只吃七分饱,且少吃多餐。严禁晚上吃烧烤、喝夜啤酒等不良饮食,这将增加胃的负担。


        此外,秋季是还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贪食瓜果,以免伤脾胃。(陈薇伊) 

     


     

    (责任编辑:hanjing)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1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