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图片

夏季要小心预防"情绪中暑"

2011-06-23 09:32: 作者: 来源:
炎热夏季来临,长时间高空作业或在烈日下久晒容易中暑。那么,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黄小娟指出,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从而给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出现情绪中暑。因此,预防中暑重要的是要预防情绪中暑。 黄小娟指出,中医认为夏季属火,易阴虚阳亢,阳亢火气就大。正常的火是生命动力的来

           炎热夏季来临,长时间高空作业或在烈日下久晒容易中暑。那么,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黄小娟指出,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从而给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出现“情绪中暑”。因此,预防中暑重要的是要预防“情绪中暑”。

      黄小娟指出,中医认为“夏季属火,易阴虚阳亢,阳亢火气就大”。正常的火是生命动力的来源,当人体受到内火(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或外火(风、暑、湿、热等环境变化)侵袭时,就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从而给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预防“情绪中暑”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森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第三,要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第四,要注意养气。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

      此外,中暑后还需注意饮食4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责任编辑:hanjing)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1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