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最新新闻

药品浪费不亚于“舌尖上的浪费”

2013-08-23 10:03: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受消费习惯、药品管理回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药品领域存在惊人的浪费现象,被业内人士称为不亚于“舌尖上的浪费”。业内专家建议,在药品资源还不够充裕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用药理念,坚决遏制药品浪费。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受消费习惯、药品管理回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药品领域存在惊人的浪费现象,被业内人士称为不亚于“舌尖上的浪费”。业内专家建议,在药品资源还不够充裕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用药理念,坚决遏制药品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今年以来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山西省中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冯五金近日则十分忧虑地告诉记者:“当前,药品领域的浪费实际上不亚于"舌尖上的浪费"!”他进一步举例说,到医院看病,无一不开方;前去住院,没有人不输液;出院时,没有人不带药;家庭药箱中,几乎都有过期药。有些药被人们稀里糊涂吃下肚,有些过期后则直接被扔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过《关于遏制药品浪费的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教授说:“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机构做过全国每年浪费药品数量的调查统计数据。但从相关实 践 和 资 料 看 , 药 品 浪 费 触 目 惊心。”

      温建民在提案中说,据统计,我国一年因过期造成的药品浪费达1.5万吨,这些药品如果用5吨的大卡车来运,至少需要3000辆。北京市药监局西城分局曾对辖区范围内的五个街道的过期药品回收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8%居民家中有过期药品,而70.1%的家庭储存过期药超过半年。

      冯五金、温建民、山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刘洋等业内人士表示,药品浪费不仅造成了医药资源、资金的浪费,还带来其他诸多弊端。比如,不合理用药危害居民健康,因中药材需求过大产生药品生产与粮食争地等。还有一些不法的药品回收,使过期药等流入偏远地区和非法诊所,剩余的大量药品裸露地表也极大地污染着环境。

      记者调研了解到,催生我国药品浪费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五个:首先是患者不合理购药行为。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处长张少杰说,我国居民自我看病、自我药疗的意识过强,很多时候不去就医,根据经验自行盲目买药。不合适即不停更换,买了很多种,结果都闲置一旁。

      冯五金说:“因图方便快捷,有些患者已经形成到药店买药的习惯,就像逛超市一样上瘾。还有人认为,医保卡里钱放着不花也是资源浪费,药店一有优惠活动就参加。甚至还有单位定期发班车到各家医院体检买药,反正都能报销,何乐而不为?”

      其次是医生“大处方”。温建民说,部分医生给病人开的处方,超出了病人对药品的需求量,病人吃不了,扔了又觉得可惜,于是就积攒下来,逐渐形成浪费。

      第三是药品不规范宣传诱发不良示范。冯五金说,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互动吃药”现象,患者之间相互介绍,更主要的是部分媒体不当宣传。比如几乎每家电视台、每张报纸都有健康节目和栏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举办,除了推销医生,就是推销药品,比较随意。一些媒体对疾病和药品的宣传也存在偏离,如对“萎缩性胃炎”的宣传是可以致癌,这么一来,百姓就害怕,害怕就乱吃药。

      第四是药品生产销售普遍存在大包装现象。温建民说,受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目前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包装的规格上“拍脑袋”,大包装现象比较普遍。众多受访市民也告诉记者,很多药每盒动辄十几、二十粒,实际上治好病只需吃几粒就行,吃不完只能剩下,以后不得这些病,就把它当垃圾扔掉。

      最后是药品回收和销毁机制不健全。众多业内专家表示,现在有些医院虽然可以对过期药物进行回收,但总体数量还是太少。单一的回收渠道让老百姓不愿意为一点药再去趟医院或药房。此外,药品只能由特殊垃圾处理场处理,但这些地方收费较高,药店等难以承受。此外,大多城市能够处理特殊垃圾的定点场所也很少,甚至达不到每个市一家。药品回收销毁渠道不畅,使大量药品积压在居民手中,一方面会产生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易被非法药品回收渠道利用,产生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如再次售卖损害他人健康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hanjing)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