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德州讯(记者 翟岩 通讯员 崔禾)未来15年将形成一核心、一主轴、两翼的发展布局
“如今各县市的旅游业全面开花,干旅游工作没有自卑感。”在今年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评议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德州市旅游局局长扈建军介绍说,近年来全市旅游系统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实施了“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齐鲁燕赵文化融合之都、田园牧歌休闲胜地、北方会议会展名城”三大品牌,“未来15年,德州将形成一核心、一主轴、两翼的旅游发展布局。”
完善基础设施 建好重点项目
目前全市在建或即将开工重点旅游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852.4亿元,已累计投入102.7亿元。齐河黄河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夏津黄河故道温泉度假村,庆云渤海金山文化城、庆云宫,武城四女寺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夏津大云寺项目在12月份已经开门纳客,武城四女寺、齐河欢乐世界项目明年有望对外营业。总投资81.35亿元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华嬉园6月18日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外陵县马颊河文化旅游生态岛、临邑东晖湖、平原大汉文化城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拉开当地旅游大项目、大景区建设的序幕。
项目与配套 两手都要硬
“德州旅游是“无中生有”,前几年谈旅游在德州是不可想象的,不值一提的一项工作,这几年有了大的跨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光亮说,五年间全市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旅游对于地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譬如,夏津县通过建设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所在的后屯村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65%,农民人均收入由年3000元增长到8000元。
“旅游是游客到我的城市里,一个人所有的需求。”扈建军称,旅游涉及110多个行业部门,近年来旅游产业要素不断完善。2013年,市旅游局将坚持旅游项目建设与产业配套建设两手抓,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设立旅游商品展厅,组织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创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购物街区。力争到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0亿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200万人,同比均增长35%以上。
旅游淡季 大幅让利于民
2012年以来,德州“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不断培育壮大,旅游地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市民和游客1251.5万人次,增长31.4%,实现旅游收入64.2亿元,增长41.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12月份,德州新增了齐河黄河明珠大酒店等7家酒店和5家星级餐馆,全市星级饭店数量达到25家,星级餐馆到达23家。21日,德州市旅游饭店协会秘书长刘玉告诉笔者,明年将把星级饭店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加强星评员队伍建设,计划从德州学院、德州技术学院教师、县市区旅游局、星级饭店抽调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星评员队伍,“明年6月份左右,在全市星级饭店业开展满意度评比活动,此外还将举办一次德州制式菜品的评选,以提高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和水平。”
据德州市旅游局质量管理科工作人员耿文介绍,根据统计,预计2012年全年,旅行社组团58000人次,地接7000人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00多万元,组团、地接、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3%、79%、5.3%。
今年10月份,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至此全市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点)已达60多处,评定A级景区的35处,其中AAAA级景区5处(中国太阳谷、庆云海岛金山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董子园风景区、泉城海洋极地世界)。12月份,齐河县祝阿镇等13家单位获评全省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好客人家农家乐名单,至此德州已有全国、全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0家,山东省旅游强乡镇8个,山东省旅游特色村8个,好客人家农家乐6家。今后,旅游部门将指导景区顺应市场需求,推出淡季旅游特惠产品,以更大的优惠认真做好城市“二日游”、“三日游”产品营销工作,在旅游淡季大幅度让利于民,推出一批利民惠民旅游产品。
明年瞄准 四大旅游板块
德州市旅游局局长扈建军介绍说,明年将着力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打造主城区南部生态片区、齐河黄河北展区、庆云海岛金山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四大板块,针对生态休闲、商务会议、体育拓展、休闲运动、自驾车旅游等高端需求,打造一批专项旅游区,依托城镇和乡村公共设施、商贸、文化娱乐等社会资源,打造一批经济型国民休闲基地。同时抓好高铁新区及陵县马颊河生态园旅游项目规划招商工作。
第四届“好客山东贺年会”也将在元旦启动,持续到正月15号,“贺年会”期间,各旅游单位围将绕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大节点,推出适合冬季的旅游项目和各类主题活动,如滑雪、温泉、文化祈福、民俗过大年、室内休闲娱乐、会展旅游等。同时把当地旅游产品、主题活动与贺年礼、贺年宴、贺年游、贺年乐、贺年福“五大产品”融合,与其他旅游产业要素形成互融互惠的协作关系。策划“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产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冬季品牌旅游产品。
(责任编辑:ha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