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都北京,从建都城使用的物料到日常起居饮食,都依赖运河转运而来,有 “漂来的北京”之说。如今,在德胜门箭楼的军事城防文化展上,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城砖,在这块砖的长侧面刻有阴文楷书:万历四年德州营造,从这可以看出,德州因运河与北京紧密相连。


    《德州志》记载,“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在今德城区南黄河涯伙房、窑上村一带设窑烧砖截断大运河一段河弯,修筑完成了德州卫城。永乐九年(1411年)(德州)州治自运河河西迁至德州卫城内。”现黄河涯的窑上、前仓、伙房等遗址均为“洪武三十年砖不足于城南开窑烧砖”时留下的故址。

明万历四年德州制造的城砖

 

    德州砖窑系群体窑,窑址范围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500米,占地面积60公顷,烧制成的砖有方形、长方形两种,均系灰蓝色。方形砖边长46厘米,厚10厘米;长方形砖长46厘米,宽23厘米,厚10厘米。砖分素砖和印鉴砖两种。印鉴砖镌于砖侧,现存有 “明成化十七年四月德州窑造”、 “明成化十八年德州窑造”、 “明正德十年德州窑造”等成砖原物。

伙房

 

    前仓窑址位于德城区黄河涯镇前仓村,土冢状,高约6米,地面直径16米,面积为200平方米。土冢顶端古柏7棵,树高5米左右,栽植年代尚未考证。据村民介绍,该窑为朝廷官窑,主要供给德州城墙使用,同时还经漕运供给京城颐和园、长城等用砖。后因该窑的存在和使用,邻边的后仓村常常出现少亡事件,最终被停用废弃。1957年,前仓村村民在窑址取土时发现该窑址,并挖掘到未烧成的生砖坯。现在,该窑址已被附近居民当作迷信之地朝拜,建有小型庙堂,松柏树上挂满彩绸,使此窑址显得愈加沧桑和神秘。

窑上

 

    明朝在嘉靖年以前,把全国的手工业者都编入匠籍,匠籍工人要到政府指定的地方为国家无偿服劳役3个月,因此在那时候,窑上村汇聚了周边的能工巧匠。当时烧砖相当讲究,烧砖用土选好后,用筛子粗过 1遍,细过1遍,再入滤泥池过滤,滤出的泥用脚踩熟后才能制坯,所以烧制成的砖表面细腻,质地坚硬。德州窑属于官窑,在旧砖上的印字记载着“德州窑造”、“平原县造”等字样,这正是明朝前期实行轮班和住做服役制度的产物。


    德州砖窑的砖石很有名,据考证,窑上与伙房相连有72座窑,从成化17年到正德10年,整整烧制了35年,在河北省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墙上,更是有数以万计带文字的城砖,上面刻有 “万历七年德州营造”。在山海关长城的城墙上,也出现了 “万历拾贰年德州营造”的墙砖。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