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期:名医画家罗止园
罗止园,生于1879年12月27日,卒于1953年。近代医学家、画家,名文杰,字亦才。德县大营(今新湖街道办...[详细]
介绍德州,人们经常用“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来形容其便捷的交通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实,这表述的仅仅是德州近800年以来的历史状况。
自秦朝起,德州就有横穿全区的驰道,秦始皇东巡就是走的这条路。 《贾山至言》记载: “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到了隋唐宋时代,为了沟通对高丽、日本的联系,重新下大力气修建了驿道。但德州真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还是始于1279年,这一年,元灭南宋,定都北京,距今不到800年。
汽车和驴车对比速度比较。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地点位于德州到临清之间的某个地方。原说明这样写到“以前从德州到临清旅游,需要1天的时间,现在仅仅用两个小时”。
陆有九省御路。北京到德州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北京经廊坊、杨村、天津、静海、青县、沧州、东光、吴桥入德州;另一条是自北京经固安、霸县、雄县、任丘、河间、献县、阜城、景县入德州。由德州南下,也有两条大路。一条是经历城、泰安、临河到达江苏。这一条还有一个分支,是从历城经益都、掖县到达蓬莱。另一条是经聊城、泰安、滋阳到达江苏省的铜山县,这条线是山东省通往外省的唯一“国道”,为当时,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九省进京的必经之路,史称“京畿达九省御路”,“九达天衢”因此得名。明代在旧州城聚秀门外古驿道上、运河边修建了九达天衢坊,此坊4柱3孔,东西向,运河两岸各有一座,为木石结构。1946年,被伪顽军拆毁。
1994年,德州第一条高速公路——济德高速公路通车
水有京杭大运河。德州段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文化节点,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流经夏津、武城、运河经济开发区和德城区,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自夏津白庄入境至武城四女寺水利枢纽;南运河45公里,从四女寺北流至德城区第三店出境。当年德州运河上,“舳舻首尾相衔,密次若鳞甲”,年递运南粮一度达600万石,德州仓为运河沿岸的四大名仓之一。永乐年间,德州已是“四方百货,倍于往时”,运河两岸商贾云集,舟车如鳞,产品堆积如山,进入全国33个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列。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明廷重新定位了德州,于永乐九年(1411年)“招集四方商旅分城而治”,对德州城进行集中规划,德州从军事重镇演化为商业名城。文化方面则呈现“人文飚起,名卿蝉联”的盛世局面,涌现出李源、卢见曾、田雯等一大批文豪朔儒,一度成为世人向往的“燕齐之都”。从明永乐到清代道光,经历四百多年,“九达天衢”牌坊矗立在运河东岸的官道上,以显示德州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万里风帆朔晚秋,数帆亭是落帆亭”。德县志中记载的这些诗句,则描绘了德州漕运的 兴旺景象。
2003年10月9日召开德州市村村通客车启动仪式
清朝末年,漕粮改为海运,津浦铁路通车,古老的驿道渐渐荒芜,内河水运亦渐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内局势趋缓,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将道路建设放在首位,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长途汽车公司条例》,第二年又颁布《修治道路条例》,促进了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1919年,德临公路(德州至临清)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开通,道宽一丈八尺。1930年,延伸至馆陶县。1920年商人段接平牵头集资10万元,成立了“德南长途汽车公司”,同时修建了德州至河北南宫的公路,全长125公里,土筑路面,宽4—6米。这是德州汽运的开始。
1922年,民办“德临长途汽车公司”成立,有汽车4辆,经营德县、夏津、王楼、临清线路,主要为客运。1926年,德州实行官办运输,对原有官道进行平填整修,路基宽度普遍达到6米。1929年,“德临汽车管理局成立”,下属“利荷汽车路局”,该路局接收了原民办“德临长途汽车公司”的全部业务,后来由于军阀混战,车辆经常被抢,所以运输时断时续,经营很不正常。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德州,为掠夺资源,于1938年成立“德县自动车营业所”,当时有职工69人,其中日本人就47人,配备汽车45辆,强征民夫修桥筑路,先后开通了德临(临清)、德高(高唐)、德故(故城)、德夏(夏津)等10条运行线路,总里程578公里,日客运量800人,货运量6吨。从此,德县同往各地的公路被日本人控制。1940年7月,侵华日军为掠夺中国煤炭,军事上巩固其战略区,决定修建德石铁路,他们强迫附近民工进行施工,11月15日开始通车。全长180公里,总投资2262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3.72万元。三个月整修后,交付给日本华北铁路株式会社运营。在萧何庄附近,日均还修建了军用机场。在内河,增置了拖轮,建立了伪河防队,使德州成为山东连接山西、河北的军事、经济交通中心。鲁西北为产棉大区,利用这些交通设施,侵略者深入到产棉区掠夺收购,汽运集中到德州火车站,统一运往天津,转运回日本。据统计,1943年仅天津一地,运往东北及日本的棉花就达300万担之多,其他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1946年6月11日德州解放后,为防止天津、济南、石家庄三个方向的国民党反扑,所有的铁路、公路均被八路军切断。
新中国成立后,德州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多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02.19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罗止园,生于1879年12月27日,卒于1953年。近代医学家、画家,名文杰,字亦才。德县大营(今新湖街道办...[详细]
1902年,北洋机器制造局在德州设立,局内安装发电机,德州出现了第一盏电灯。当时厂里有两部锅驼机...[详细]
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建造,开启了德州大机器生产时代,出现了第一代产业工人。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详细]
旧时,德州吃水靠运河和城里的几眼浅水井。一般居民多饮用浅水井水,水质硬、味苦咸,有机盐、氯化物含...[详细]
旧时,德州的拾粪人地位很低,被歧视性地叫做大粪场的掏粪佬,他们大部分是破产农民和世代雇农,除...[详细]
明洪武元年,明政府取消佃户对地主的人身隶属关系,取消匠籍,奖励垦荒,发展粮食生产,德州经济迅...[详细]
德州,“枕卫河为城”,“控王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是一座因粮仓而建的军事重镇,漕粮转运,...[详细]
结婚,旧有“小登科”之称,是人生大事。必须“六礼”齐全,否则婚姻会被认为是有瑕疵的。“六礼”...[详细]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发展。1915年,贡生金朝臣、劝学员李成训、董瑶琳在南门瓮城三...[详细]
“男添庄重女增俏,夏透风凉冬御寒”。旧时德州的成衣店和布店是一体的,除了卖布,主要代客制作婚...[详细]
受运河的滋润,德州酒业在明末悄然兴起,很快就在酒界中占有了重要位置.在此期间,罗酒、露酒、卢酒...[详细]
新湖和假山是德州老百姓的俗称,正式的名字叫明月湖和叠翠山,是明月湖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1958年...[详细]
棉花买卖,俗称花行。清代的德州商业,花行是第一大宗,《德州志》把棉花列为德州“货之属”的第一...[详细]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德州由一个偏僻小城一跃而成为政治中心的辐射地域。凡东南漕粟,商贾...[详细]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跨越燕赵、齐鲁、荆楚、吴越等地域,长...[详细]
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们,享受着运河舟楫、水产等种种恩惠,也承受着运河暴虐、泛滥的种种苦难。在他...[详细]
明恩溥,1845年7月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是个牧师的儿子。1872年来华,在天津做传教士,后来不久即到...[详细]
德州电台的起步很早,可上朔到1937年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宣传队收音站。那时候条件极为艰苦,只有...[详细]
1967年,齐河县广播站购买了一台上海产九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是德州最早的一台电视机,1969年,山东...[详细]
德州的第一张地方性报纸是《北鲁日报》,由德县师范讲习所所长李玉双和教导主任宋达民于1933年创办...[详细]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上游有...[详细]
运河四大漕运粮仓分别是:淮安的丰济仓、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清仓。 大运河的开通...[详细]
黄河与运河的交互作用,使得德州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具有独特的北方水乡特色,成就了水上明珠之名...[详细]
1912年11月,一列头顶黑烟,肚子里烧着煤炭的小火车,喘着粗气,行驶在鲁北平原上,就在德州的老百...[详细]
介绍德州,人们经常用“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来形容其便捷的交通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实,这表...[详细]
学前大街是德州城内的一条主要干道。学”指的就是德州学宫,据史料记载,德州学宫最初设立于元至元...[详细]
喧哗角。俗称旋风角,大体位于今天的银座中心店位置,当铺街、招商街、预备仓街、南门里街在此交汇...[详细]
大运河穿城而过,使得德州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具有独特的北方水乡特色,成就了水上明珠之名。 德州...[详细]
振河阁与雁塔是一对孪生兄弟,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山东巡抚黄克缵命济南同知孙森大修德州城,...[详细]
明定都北京,从建都城使用的物料到日常起居饮食,都依赖运河转运而来,有 “漂来的北京”之说。如今...[详细]
岁月的河,在德州身边流淌,许多事情历经风雨,洗却铅华,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德州卫始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