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期:名医画家罗止园
罗止园,生于1879年12月27日,卒于1953年。近代医学家、画家,名文杰,字亦才。德县大营(今新湖街道办...[详细]
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建造,开启了德州大机器生产时代,出现了第一代产业工人。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以“练兵必先制械”为由,在德州城外西南花园处购买民地530亩,在上码头购买41户民房用地28亩,开工建设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1905年9月正式投产。
德县兵工厂最初的很多机械,就是从这个北洋机器局搬运而来
厂子机器、设备一部分由德国和英国进口,一部分由被摧毁的天津机器局搬运过来,产品质量优良。建设初期,有机器厂、快枪子厂、新枪子厂、无烟药厂、木工厂、铸铁厂等12家分厂,1909年进行了扩建,建设了两台锅炉和两台发电机,全厂铺安装了电灯,这是德州第一批电灯。在厂外东南方建设了军火库、造纸厂、造酒坊等设施,厂房达635间,办公房和库房达485间。主要制造七九子弹和六五子弹,还生产自用的硫酸、硝酸等化工原料和无烟药等半成品。厂子每年经费44万两,制造六五枪子六百万粒,七九枪子四百万粒。1911年,工厂改归陆军部管辖,定名为德县兵工厂, 兵工厂负责人称督理,王亨鉴为第一任督理,1914年改称总办(将军衔),以下设会办,各分厂负责人改称主任。当时每日能生产七九、 六五枪子各二万粒, 全年做工300日, 共可生产一千二百万粒,年经费55万元。 所有生产原料均先期购置,在天津设转运局,派有专人负责运输。
最多的时候,厂里的工人达5000余人,多数来自农村,也有一部份来自德州城内。 民国成立后谢邦清任德县兵工厂总办时, 实行减半裁人, 工人减少到2000多人。 到1924年, 工人人数还有1700人。 减少的原因,一是兵工厂经费无保证,二是由于拖欠工食费, 工人自动辞退离厂(仅1924年就有百余人)。从据1921年3月份的工资表可以了解到:总办月薪500元,材料处长140元,审验处一般人员12元,普通工人的待遇极差,月工资5元左右,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生活。1916年,工厂强令工人加班赶制枪弹,不发加班费,引起工人不满,13个分厂同时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北京政府指令兵工厂和县政府诱捕工人代表陶文明,押往北京杀害。1925年,兵工厂职工捐款3000元,支援上海“五卅运动”。
从这封挂号信上可以看出,当时德州兵工厂隶属陆军部
德县兵工厂枪子分厂工作牌
1949年6月,德州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开幕
自1902年建局开始至1907年,开办经费是由三个海关的税收中提取,直接解交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自1908年开始,改由海防支应局按各项用途额发给银两。清朝末年,制造局须造呈《收支银两大数四柱报销息单》,将本年经费分别呈陆军部、度支部核销。民国以后,工厂全部经费由陆军部军械司按定额发给。
1926年2月,24岁的北洋机器制造局正式停办,张宗昌将机器设备拆迁至济南新城兵工厂。
德县兵工厂房舍坚固,裁撤后厂内房舍仍在,成为驻军的营房。 1937年,日军占领德州后,也曾在此驻扎过军队。 1946年6月,内战混乱中将兵工厂房舍拆毁。
1949年6月25日,德州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全市职工有6474人。
罗止园,生于1879年12月27日,卒于1953年。近代医学家、画家,名文杰,字亦才。德县大营(今新湖街道办...[详细]
1902年,北洋机器制造局在德州设立,局内安装发电机,德州出现了第一盏电灯。当时厂里有两部锅驼机...[详细]
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建造,开启了德州大机器生产时代,出现了第一代产业工人。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详细]
旧时,德州吃水靠运河和城里的几眼浅水井。一般居民多饮用浅水井水,水质硬、味苦咸,有机盐、氯化物含...[详细]
旧时,德州的拾粪人地位很低,被歧视性地叫做大粪场的掏粪佬,他们大部分是破产农民和世代雇农,除...[详细]
明洪武元年,明政府取消佃户对地主的人身隶属关系,取消匠籍,奖励垦荒,发展粮食生产,德州经济迅...[详细]
德州,“枕卫河为城”,“控王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是一座因粮仓而建的军事重镇,漕粮转运,...[详细]
结婚,旧有“小登科”之称,是人生大事。必须“六礼”齐全,否则婚姻会被认为是有瑕疵的。“六礼”...[详细]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发展。1915年,贡生金朝臣、劝学员李成训、董瑶琳在南门瓮城三...[详细]
“男添庄重女增俏,夏透风凉冬御寒”。旧时德州的成衣店和布店是一体的,除了卖布,主要代客制作婚...[详细]
受运河的滋润,德州酒业在明末悄然兴起,很快就在酒界中占有了重要位置.在此期间,罗酒、露酒、卢酒...[详细]
新湖和假山是德州老百姓的俗称,正式的名字叫明月湖和叠翠山,是明月湖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1958年...[详细]
棉花买卖,俗称花行。清代的德州商业,花行是第一大宗,《德州志》把棉花列为德州“货之属”的第一...[详细]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德州由一个偏僻小城一跃而成为政治中心的辐射地域。凡东南漕粟,商贾...[详细]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跨越燕赵、齐鲁、荆楚、吴越等地域,长...[详细]
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们,享受着运河舟楫、水产等种种恩惠,也承受着运河暴虐、泛滥的种种苦难。在他...[详细]
明恩溥,1845年7月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是个牧师的儿子。1872年来华,在天津做传教士,后来不久即到...[详细]
德州电台的起步很早,可上朔到1937年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宣传队收音站。那时候条件极为艰苦,只有...[详细]
1967年,齐河县广播站购买了一台上海产九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是德州最早的一台电视机,1969年,山东...[详细]
德州的第一张地方性报纸是《北鲁日报》,由德县师范讲习所所长李玉双和教导主任宋达民于1933年创办...[详细]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上游有...[详细]
运河四大漕运粮仓分别是:淮安的丰济仓、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清仓。 大运河的开通...[详细]
黄河与运河的交互作用,使得德州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具有独特的北方水乡特色,成就了水上明珠之名...[详细]
1912年11月,一列头顶黑烟,肚子里烧着煤炭的小火车,喘着粗气,行驶在鲁北平原上,就在德州的老百...[详细]
介绍德州,人们经常用“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来形容其便捷的交通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实,这表...[详细]
学前大街是德州城内的一条主要干道。学”指的就是德州学宫,据史料记载,德州学宫最初设立于元至元...[详细]
喧哗角。俗称旋风角,大体位于今天的银座中心店位置,当铺街、招商街、预备仓街、南门里街在此交汇...[详细]
大运河穿城而过,使得德州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具有独特的北方水乡特色,成就了水上明珠之名。 德州...[详细]
振河阁与雁塔是一对孪生兄弟,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山东巡抚黄克缵命济南同知孙森大修德州城,...[详细]
明定都北京,从建都城使用的物料到日常起居饮食,都依赖运河转运而来,有 “漂来的北京”之说。如今...[详细]
岁月的河,在德州身边流淌,许多事情历经风雨,洗却铅华,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德州卫始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