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建造,开启了德州大机器生产时代,出现了第一代产业工人。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以“练兵必先制械”为由,在德州城外西南花园处购买民地530亩,在上码头购买41户民房用地28亩,开工建设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1905年9月正式投产。

德县兵工厂最初的很多机械,就是从这个北洋机器局搬运而来

 

    厂子机器、设备一部分由德国和英国进口,一部分由被摧毁的天津机器局搬运过来,产品质量优良。建设初期,有机器厂、快枪子厂、新枪子厂、无烟药厂、木工厂、铸铁厂等12家分厂,1909年进行了扩建,建设了两台锅炉和两台发电机,全厂铺安装了电灯,这是德州第一批电灯。在厂外东南方建设了军火库、造纸厂、造酒坊等设施,厂房达635间,办公房和库房达485间。主要制造七九子弹和六五子弹,还生产自用的硫酸、硝酸等化工原料和无烟药等半成品。厂子每年经费44万两,制造六五枪子六百万粒,七九枪子四百万粒。1911年,工厂改归陆军部管辖,定名为德县兵工厂, 兵工厂负责人称督理,王亨鉴为第一任督理,1914年改称总办(将军衔),以下设会办,各分厂负责人改称主任。当时每日能生产七九、 六五枪子各二万粒, 全年做工300日, 共可生产一千二百万粒,年经费55万元。 所有生产原料均先期购置,在天津设转运局,派有专人负责运输。

    最多的时候,厂里的工人达5000余人,多数来自农村,也有一部份来自德州城内。 民国成立后谢邦清任德县兵工厂总办时, 实行减半裁人, 工人减少到2000多人。 到1924年, 工人人数还有1700人。 减少的原因,一是兵工厂经费无保证,二是由于拖欠工食费, 工人自动辞退离厂(仅1924年就有百余人)。从据1921年3月份的工资表可以了解到:总办月薪500元,材料处长140元,审验处一般人员12元,普通工人的待遇极差,月工资5元左右,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生活。1916年,工厂强令工人加班赶制枪弹,不发加班费,引起工人不满,13个分厂同时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北京政府指令兵工厂和县政府诱捕工人代表陶文明,押往北京杀害。1925年,兵工厂职工捐款3000元,支援上海“五卅运动”。

从这封挂号信上可以看出,当时德州兵工厂隶属陆军部

 

德县兵工厂枪子分厂工作牌

1949年6月,德州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开幕

 

    自1902年建局开始至1907年,开办经费是由三个海关的税收中提取,直接解交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自1908年开始,改由海防支应局按各项用途额发给银两。清朝末年,制造局须造呈《收支银两大数四柱报销息单》,将本年经费分别呈陆军部、度支部核销。民国以后,工厂全部经费由陆军部军械司按定额发给。

 

    1926年2月,24岁的北洋机器制造局正式停办,张宗昌将机器设备拆迁至济南新城兵工厂。

 

    德县兵工厂房舍坚固,裁撤后厂内房舍仍在,成为驻军的营房。 1937年,日军占领德州后,也曾在此驻扎过军队。 1946年6月,内战混乱中将兵工厂房舍拆毁。

 

    1949年6月25日,德州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全市职工有6474人。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