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科教新闻

“蛟龙”东北太平洋再获新发现 取得丰富样品资料

2013-08-13 14:55: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蛟龙”东北太平洋再获新发现 首次取得六腕海星、被囊类生物  当地时间8月11日,“蛟龙”号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了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第三次下潜。

      原标题:“蛟龙”东北太平洋再获新发现 首次取得六腕海星、被囊类生物

      当地时间8月11日,“蛟龙”号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了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第三次下潜。此次下潜既观测到20多种巨型底栖生物,又首次取得六腕海星、海蛇尾、被囊类等多种生物,对10种以上生物拍摄了照片资料,取得了丰富的样品和资料。

      肉眼观测多种生物,潜水器性能稳定

      此次下潜最大深度为5273米,下潜的主要任务包括:再次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态,开展近底结核和生物等综合观测,加强高质量照片资料获取,进行沉积物、底栖生物、多金属结核采样等综合作业,搜寻并择机回收前潜次布放的生物诱捕器。

      在海底的约4个半小时里,乘坐“蛟龙”号下潜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海洋生物学家刘诚刚用肉眼看到了3种鱼、4种海参、2种海星、3种虾、2种水母、2种珊瑚以及10种以上的海绵。“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在办公室完全不一样,这种方式对于科学家参加大洋科考意义重大。”刘诚刚非常激动。

      深潜员唐嘉陵介绍,本潜次在海底航行2500多米,发现多金属结核分布较为丰富,潜水器的性能比较稳定,工作很紧凑、时间很紧张,但是配合很默契。“科学家的视角与一般人员不一样,对潜航员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更能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

      取得丰富样品资料,计划在“魏源海山”区第四次下潜

      据介绍,此次下潜“蛟龙”号取得了1只不同以往品种的海参、1只杯状海绵、1只海蛇尾、1只六腕海星,4管柱状沉积物,观测到鱼类、海参、海星、虾、水母、珊瑚、海绵、海百合等20多种巨型底栖生物,并对其中10种以上生物拍摄了照片资料,取得了丰富的样品和资料,完成了预定任务。

      通过此次下潜,发现大部分海底区域表面状态及生物分布特征相似,多金属结核颗粒较小,覆盖率较高。海参、海绵、柳珊瑚、海蛇尾为本区常见物种。其中,海参为高优势物种,近底航程中,视野中一直有海参出现,最多在一个视野中出现10个海参。初步估测海参平均分布密度在每10平方米1个以上。此外,在同时布放的潜标作业中,通过诱饵取得6只端足类生物。

      现场指挥部决定,“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第四次下潜将在当地时间12日7时30分(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1时30分)进行,计划地点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魏源海山”区。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