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山东

记京剧谭派表演艺术家殷宝忠:艺高存宽厚 质洁卓不群

2013-11-29 08:21: 作者:王红军 来源:大众日报
今年7月12日晚,曾荣获“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的京剧谭派艺术家殷宝忠先生在济南逝世。”  在负责行政工作的同时,殷宝忠仍坚持亲临教室执教,主张“戏不离技、技不离戏”,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演出实践的机会。

      1964年《奇袭白虎团》剧照。左起:殷宝忠、宋玉庆、方荣翔。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本报实习生 张铭芳

      7岁学戏,10岁登台,殷宝忠初踏艺坛就崭露头角,被誉为“文林四杰”之一。后来,他又拜在谭富英先生门下,成为京剧谭派艺术传经布道山东第一人。同时,他执行排演的样板戏《奇袭白虎团》和《红云岗》传遍大江南北,丰富发展了京剧表演技艺。

      今年7月12日晚,曾荣获“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的京剧谭派艺术家殷宝忠先生在济南逝世。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女儿殷菊莉、殷云回忆说,“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父亲殷宝忠不仅会演,还会编、会导,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京剧‘老生’。”

      功成名就拜入“谭门”

      1924年,殷宝忠出生于北京,他的哥哥“小奎官”殷永厚是个多才多艺、生旦净丑、文武齐备的全才演员,殷宝忠受哥哥熏陶,七岁入“文林社”坐科。

      殷宝忠儿时练戏勤奋,冬天天不亮就到太平湖喊嗓子。生活上虽然十分艰苦,但殷宝忠先生还是一有机会就去看名角演出,暗暗揣摩学习。大女儿殷菊莉回忆说,“虽然父亲只有小学文化,但脑子灵活,善于钻研。他曾经为了生计,演过一段时间的‘连台本戏’。”

      连台本戏是一种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父亲白天演戏,晚上就编剧本,这样边演边写,灵感不断。”殷菊莉说,父亲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但非常注重戏剧知识的学习。

      1948年,在东北演出的殷宝忠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京剧团,后参加解放军。1951年,殷宝忠与妻子焦君萍随志愿军京剧团来到朝鲜,一待就是8年。

      殷宝忠在回忆文章中说,战地条件艰苦,有的山洞缺水,卸妆时大家共用一头盔水,青衣洗完花脸洗,洗到最后头盔里的水稠如粥糊。最危险的是出发演戏,头顶上经常有敌机在盘旋。在这样的条件下,殷宝忠丝毫没有退缩,为志愿军献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回国后,殷宝忠拜在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富英门下。“当时父亲在老生行当已有相当名气,但他对谭派艺术向往已久。”殷菊莉说,有一次,父亲跟谭富英同在上海演出,他一有时间就跑去看谭富英的演出。“师从谭富英先生后,他一到周末就去北京找先生请教,谭富英先生也对他关爱有加,亲自操琴教唱,将谭派的看家本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

      1962年,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来济南演出。由于谭富英曾与尚小云合作多年,殷宝忠就专程赴北京向老师请教,把尚小云可能上演的剧目从头到尾捋了一遍,演出最终大获成功。有一次演完《红鬃烈马》,尚小云高兴地对殷宝忠说:“几十年前,我和你老师经常上演《红鬃烈马》,今天你演的有些地方和你老师很相似。”

      戏不离技 技不离戏

      1958年,殷宝忠进入省京剧团工作。在此期间,他除了担任主要演员外,还担任了导演、副团长等职,参加改编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红云岗》等。

      在1964年全国现代戏观摩大会上,《奇袭白虎团》最终一炮打响。“怎么用京剧表现现代题材?我们都不知道,这在当时是一个新课题。”殷宝忠回忆文章说,当时几个人只能比照英雄的真实事迹,把一段段往事变成一场场戏。

      1984年,殷宝忠正式调任山东省戏曲学校当校长。在艺术方面,他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在教学方面,他刚到戏校就着手整顿教学秩序,最终扭转了不良的风气。

      戏校招生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工作,尤其是部分教职工子女参加报考,给招生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公平公正地选拔戏曲人才,殷宝忠下出了一步巧棋:在外地的最后一个招生点确定最终录取名单,并且就地解散招生组,这样就保证了招生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殷宝忠在工作上坚持原则,更通过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的人。一位戏校的老同事回忆说:“我当时遇到了一些挫折,殷老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并告诉我不要总是因为过去的事耿耿于怀,除掉了我心里很多消极的因素。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在负责行政工作的同时,殷宝忠仍坚持亲临教室执教,主张“戏不离技、技不离戏”,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演出实践的机会。在他的努力下,戏校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其中有不少人获得了“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可谓是桃李丰硕。

      这个老爷子“不一样”

      无论是在京剧院还是在戏校,不管是同事学生还是邻里朋友,只要一提起殷宝忠先生,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都说同行是冤家,但殷宝忠不一样,最好的朋友都是‘老生’行的。”殷宝忠的弟子刘建杰表示,平时哪个同事遇到了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

      这些年来,殷宝忠指导过的学生数不胜数。但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只要来跟他请教,殷宝忠就认真地指导,从不藏私。就是在病重的时候,他也一直坚持给人讲戏。有一次,他的学生、潍坊京剧团团长王长生邀请殷宝忠排一出戏,当地文化部门专门送来一笔钱当作酬劳,殷宝忠说什么也不要,“老师给学生说戏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要钱呢?”殷菊莉动情地说:“我爸这辈子其实就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他这点‘东西’,别人拿走的越多越好。”

      对于京剧发展,殷宝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女儿殷云回忆说,“父亲在给学生指导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事例。旧时京城有位戏人模仿谭鑫培惟妙惟肖,他灌制的唱片拿给谭鑫培听,谭本人都分辨不出来,但这位戏人连个名字也没留下来。没有创新,京剧就没有出路。”

      殷宝忠一辈子宽以待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殷宝忠一直住在医院。有一次,他想回家住几天,考虑到病房紧张,女儿想保留房间,可殷宝忠说什么也要退掉,因为这是“国家的钱”,不能浪费。老人去世的时候,一直照顾他的护士落了泪:“这个老爷子跟别人不一样,不疼到万分就不麻烦别人。”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殷宝忠都以自己的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宽厚的胸怀影响、鼓励着周围的人。而诸葛亮、杨继业、薛平贵、蔺相如等几十个生动的老生形象,也带给无数观众独特的艺术享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艺高存宽厚 质洁卓不群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问政德州

网友爆料

记者调查

重磅专题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