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六届山东文博会:“德之舟”扬帆远航

2016-08-25 21:27:00来源:德州日报作者:

讲解员为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讲解德州展区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参观德州展区

  8月25日上午9点半,第六届山东文博会刚刚开幕,德州展区就热闹了起来:汉服吟诵《陈亢之问》、杂技《柔术滚杯》等极具特色的精彩节目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黑陶现场拉坯成型、剪纸展位跃跃欲试……

  参展文化产品作品41类850件;安排文艺演出3场次16个节目;举行主题活动4场;11家单位12人现场技艺展示……这张文博会期间我市展陈的文化产品、安排活动清单,也是近几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给出的“成绩单”。

  在文化强市战略的带动下,我市传统文化产业技艺创新不断、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拥有文化产业单位1808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214家,规模以下文化产业单位1594家。正如龙舟造型的德州展区形象所预示的那样——全市文化产业“德之舟”正借协同发展的东风,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技艺创新,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

  刚刚揭晓的第六届山东文博会“相约文博点匠山东——寻找‘匠心山东人’”活动评审结果中,我市扒鸡集团董事长崔贵海对百年老字号的传承、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当选十大“匠心山东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不断做大做强产业的根本途径。在我市,对传统技艺的创新,让传统文化产业融入了现代元素,迸发出新的活力。

  工艺品“鲁丝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鲁丝绣”将苏绣的精致秀雅与鲁绣的清新粗犷集于一身,融和画绣、丝绣的精华,博采众长加以创新,形成了新的工艺技法,把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以胎毛绣、结发绣(婚纱伉俪绣)等形式呈现,目前已开发出60多种产品。

  “创新是传承的应有之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鲁丝绣”的创立者刘宝华说。

  作为“中国黑陶城”,黑陶产业也不断借力创新焕发生机。去年9月在我市举办的首届中国黑陶艺术创新设计大赛中,我市参赛选手摘得5个金奖、10个银奖、21个铜奖,充分展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之美,创新之巧”。专注于刻瓷的刘欣,通过创新技艺,探索创作了“斑斓彩茶道杯”, 赋予传统经典纹理美感于现代神韵。山东禹城德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传统雕刻技艺用于活性炭上,独创了活性炭雕工艺,将传统技艺与环保元素相结合,使作品散发出时代气息,在山东省首届手工艺品赴韩大赛中荣获最佳创新奖。

  得益于技艺的不断创新,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产品种类从十几种增加到1000多种,销售额每年2000余万元。

  “文化+”,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文化+”,是以文化为基因,融合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展现出文化跨界融合的魅力,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文化旅游产业势头强劲。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大运河文化游园、马颊河生态岛等重大文化项目强势推进;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齐鲁文化大观园等文化旅游景点凸显文化主题、融入演艺特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秀。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95.46万人次,同比增长8.85%;实现旅游收入75.98亿元,同比增长14.0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新突破。自2010年起,德州的原创微电影《老爸》《老妈》《德州爱情故事》等先后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球华人非常短片盛典等国内和国际的省级以上的专业微电影大赛中获得大奖100余项。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德州微电影艺术节。山东新街口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良好。

  文化科技产业方兴未艾。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的华苹动漫影视创意园,德城区黄河涯镇的德岸漫城创业园已启动建设。数字印刷崭露头角,嘉俊印刷加盟“印通天下”国际印刷联盟,引进先进印刷技术,业务范围覆盖京津鲁冀等区域。

  文化会展业品牌形成。以董子文化、太阳能文化、黑陶文化、奇石文化、书画艺术、饮食文化等为主题的节庆、会展活动日趋活跃。其中,董子文化街近年来共举办奇石、玉器、书画等展览展销及交流研讨等活动300余场次。街区年营业额约5亿元,带动周边相关行业收入增加10亿元。中国董子文化旅游节、金丝小枣文化节等会展文化品牌形成。

  雅俗共赏,文化演艺构建新格局

  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上,宁津县杂技团选送的节目《绸操》获得大赛一等奖,市杂技团选送的节目《草帽》《巧耍花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杂技事业的蒸蒸日上正是我市文化演艺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个印证。

  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产业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普及、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我市,杂技、京剧、吕剧、山东梆子等传统演艺剧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08年被授予“中国京剧城”,京剧这一传统演艺形式走进寻常百姓家,一大批京剧票友成为众多经典演艺形式的传播者。

  2013年正式启用的德州大剧院,已成为全市演艺活动的最大载体。每年为观众呈现50多场高端演出,不仅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更营造了高层次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由我市作家创作或以我市历史文化事实为原型的文学艺术作品精品迭现。宁津籍作家郭澄清创作的《大刀记》被改编,搬上荧屏。乐陵市作家协会梁洪涛、薛飞出版了长篇小说《黑丫》,刘东伟出版了《铁血传奇》,两部长篇小说都是以冀鲁边抗战为背景,描写了抗战期间冀鲁边区英雄儿女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革命事迹。由我市女作家董爱红编剧的德州首部数字院线电影《棉花白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获得2015年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铁下巴”孙朝阳、农民女高音李立秋、星光大道歌手周芷诺等草根明星的涌现,成为城乡文艺演出的活跃因子,带动了民间文化演艺活动的热情,满足了各层面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 胥爱珍 王志伟 通讯员 岳晓蕾)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