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玩儿手机,躺在床上也舍不得松手,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长时间阅读和近距离写字……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有这样用眼的不良习惯。今天是第21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呵护眼睛,从小做起”。6月5日,记者采访了德州市中医院眼科视光学专业医师张楠楠,她表示,一般节假日来医院查验眼疾的患者比较多,其中大多数是中小学生。“一个周日有60名患者来看眼疾,其中三四十名是青少年,占看眼人数的60%,而90%以上是来治疗近视的。7-12岁的人群,视力不良率高达45.71%,相当惊人。国家号召从小开始呵护眼睛是非常正确和急迫的。”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市著名眼科专家张丛林说,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摄取均衡的营养,多从事户外活动。家长和学校老师也要足够重视,如果发现孩子有凑近眯眼看物、挤眼皱眉、经常揉眼的现象,应抓紧时间就医检查。
电子产品不离手,6岁娃近视400度
小新今年才6岁,却戴着一副小眼镜。妈妈每次带他出去玩儿,看到只有自己的儿子戴着眼镜,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我还有一个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小新出生后我们比较宠他,为了哄他,经常让他玩儿电子产品,手机、ipad他比我们玩儿得都熟。”小新的妈妈说,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儿子看电视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赶忙带他去医院检查,岂料已经是400度的真性近视了,“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目前孩子正在接受治疗,争取控制近视度数不再上升。”
■专家支招
“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学生读书写字时间过长、不正确的书写姿势等,都容易造成青少年的近视。”张楠楠说,面对此类情况,她建议在孩子早教时一定要注意科学用眼,孩子视力尚未完全发育完成时,过度近距离用眼,会造成视力的损伤,“最好利用假日与孩子从事户外活动,特别是多做放风筝、托球和打乒乓球等能帮助孩子放松眼肌的运动,同时也能增进亲子关系。青少年面对课业压力要适当休息,学会放松。”
病例二
“猫眼”孩子原是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
看着病床上两岁的儿子,吴先生一脸愁容,“孩子出生是全家最高兴的事,没想到两年后他会得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个病。”
吴先生说,发现孩子的眼病很偶然。一天晚上,他在家哄孩子玩儿,关灯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的左眼睛发亮。“就像猫的眼睛,一个眼球特别亮。后来带他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吴先生说,目前儿子正在接受治疗。
■专家支招
张丛林介绍,由于该肿瘤多发生于婴幼儿,早期不易被发现,50%以上的患儿因肿瘤发展出现“白瞳症”才被家长发现。约20%的患儿因肿瘤生长在黄斑部,易出现视力障碍而表现为内斜视或外斜视,家长对出现斜视的儿童应引起重视。“这种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如果发现要及时治疗,治疗完毕也要定期回访。”
病例三
父母高度近视遗传给了孩子
8岁的小军近视300度,他读书、写字、看电视都受到父母严格的管束。“没办法,我们只能从平时这些生活和学习的细节来约束孩子,让他近视的度数不再增加。”小军的妈妈说,她和丈夫都是500度以上的近视,小军快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发现孩子看东西总是揉眼睛,“开始我们以为是电视看多了,还训斥他。后来经过检查才知道,孩子是遗传了我和他父亲的近视。”现在,小军只能通过系统的治疗,控制眼睛的度数。
■专家支招
德州市中医院眼科视光学专业医师张洁介绍,青少年眼睛近视除了后天不良习惯之外,先天遗传也是发病原因之一。预防近视不仅要从小做起,家长也要注意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现在不少家长拿着手机几个小时不放下,这对眼睛有非常大的伤害。家长可以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活动或者学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张洁说。
■延伸阅读
高度近视剧烈运动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视网膜脱离,这是眼科重病,一旦视网膜脱离,视力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失明。“高度近视者,眼轴拉长,视网膜则会变得更加纤薄,眼底血管会变得更加脆弱,近视眼的眼底本身就是瓷娃娃,若再有运动力量的冲击,就会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几率。”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市著名眼科专家张丛林说,高度近视者尤其要注意,不能剧烈运动。 记者 王南 通讯员 左天普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