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找一人在银行办理银行卡,并提供其身份信息,每单便可轻松赚得170元的“好处费”,这种“好事儿”还真有人相信。然而,这种看似实惠的“美差”却暗藏了诸多陷阱。7月11日,德州市某高校的11名大学生就中了招。
刘强(化名)是德州市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今年4月份,刘强在某兼职QQ群里认识了一位网友,对方称在银行工作,并告诉刘强,他所在的银行现在有任务,需要别人帮忙办理一些银行卡,只需要刘强找其他同学办理一张银行卡,就会给他200元的好处费,并且开卡的学生也会有170元的开卡费。
刘强听后没有任何怀疑,便开始帮这个自称在银行工作的网友拉客户。刘强在学校内找到另一名同学小陈(化名),向他介绍了这个“赚钱”方法。随后,小陈和刘强先后向多名同学介绍了这项业务。到5月底,包括他俩在内,共有11名学生通过该陌生男子办理了银行卡。“那个男子和我都在一个兼职群里,平时聊得挺好,当时也没怎么怀疑。”据刘强介绍,他将银行卡业务介绍给其他同学后,按照这个陌生男子的要求,他们把身份证信息、银行卡、网银的密码器,一起用快递的形式发给了这个男子。“刚开始也不太相信,但是我们真的收到了钱,也就没想那么多。”据一位办理该银行卡的同学介绍,大约办理银行卡一个星期后,同学们分别收到了这个男子给的“好处费”。此时,他们更不多想了,还都想再多拉点客户赚钱。
7月初,刘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提示他在某款网络贷款产品上有2000余元的借款,需要按时偿还。“刚开始以为是诈骗短信,就没当回事。”刘强说,可没过几天,其他同学也都收到了类似短信,提示他们在类似“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等多款网络消费贷款平台上有消费,消费金额从200元至2000元不等。这才引起大家的注意,刘强急忙联系那位陌生男子,但始终没联系上。
7月13日,记者联系到刘强,他告诉记者,目前十几位同学都已经报警。民警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排除了银行的相关责任,嫌疑人主要是利用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在多个平台进行消费和借款。”民警介绍,目前针对此事已经立案侦查。民警提醒,网络诈骗中各种骗术层出不穷,大家一定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交给陌生人,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第一时间报警。(记者 高智新 通讯员 李耀青)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