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成真 生活在画中--德州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综述(中)

2015-12-20 21:49:00来源:德州日报作者:

 

减河湿地公园一角

  “绿树做雨伞,花开多灿烂,长河撒明珠,新湖荡微澜。 ”市民陈文堂创作的诗歌,不仅描绘出家园的美丽,也说出了广大市民在我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中产生的幸福感。

  做好治污文章——“龙须沟”变身景观河

  盛夏时节,德州运河上正是一幅“绿柳映碧波”的好景象。

  “以前可没这么好的风景享受。 ”住在运河旁小庄社区的王俊义老人表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前,运河水黑、垃圾多;德州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后,“龙须沟”变成了景观河,大家都愿意来河边散步。

  3年来,我市全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宁静、整洁”五大工程,全面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工程建设、流域水质监控三大计划,建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环境监控中心,对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建立了全天候监控体系。目前中心城区有污水处理厂8座,比三年前增加了4座,污水处理率达到95.95%。

  通过治污,市民普遍感受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 “迎复审工作改变了城市,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家住德城区新湖街道金谷园社区的居民李玉贞说。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我市还投资2.6亿元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飞灰填埋场和渗滤液调节池封盖等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并对市建筑垃圾处理厂进行提升。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公园绿地,在污染严重的染料化工厂旧址建设长河公园,把砖窑厂取土坑塘、染料化工厂污水排放池改造成水面。

  串起绿色项链——52处公园游园遍布城区

  芦苇婆娑、碧水潺湲、清风如韵,这是我市原生态城市园林——减河湿地公园给人的第一印象。

  减河之水南北蜿蜒10余里,东岸,牡丹、芍药争相斗艳;西岸,节能建筑群巍然屹立。每到节假日,这里就成了最受欢迎的景区。

  “这里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鲜花盛开在路边,草房掩映在芦苇丛中,像是来到世外桃源。 ”一位外地游客如此感叹。

  中心城区自东向西,三条河流依次排列:减河生态美景赏心悦目,河道两岸芦苇、蒲草、景观塔、风车、水车浑然一体。岔河休闲生活情趣盎然,10余公里长的园林、200米宽的水域景色宜人,七桥飞架东西,夜幕中灯火辉映。运河文化景观独具特色,从龙运湖、九龙湾到运河明珠,可以欣赏汉唐遗风,领略明清韵味。

  三河六岸之外,点缀着数不清的城市游园。我市按照园林绿化要求,建设改造了52处公园游园,新增绿地面积108万平方米,让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环保成主基调

  6月2日,市区解放北路小学组织环保跳蚤市场,学生们将闲置的课外书、文具、玩具等拿到校园集中交换、售卖,此次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连日来,我市多个部门、志愿团体开展绿色宣讲、绿色骑行等活动,呼吁减少超前消费,倡导低碳生活。

  而这只是我市倡导低碳生活的一个缩影。如今,徒步旅行、自行车出游成为市民新兴的出游方式;一些高层建筑的电梯在三楼以下不停,以此鼓励市民少乘电梯、多走楼梯。在德州,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基调。

  我市全面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中心城区节能建筑竣工面积168万平方米,节能率达100%。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心城区共完成142.3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2万户,年可节约采暖标煤0.65万吨。

  自我市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以来,中心城区实施示范项目达30多个,应用太阳能光热建筑面积 22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东海现代城、金紫荆花园、簸箕刘·盛和景园等高层住宅小区及中立集团办公楼、皇明七星主题花园式酒店、东汇大厦成为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样板。新增LED路灯道路18条,安装LED路灯3.6万多盏,每年可节约电量50余万千瓦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