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百余“认领失物”电话

2015-05-07来源:德州晚报作者:祁迪

  

  本报讯记者 祁迪)这两天,一则“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在步行街捡到钱包”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扩散,大家都在呼吁“寻找失主”,而与以往的寻人微信不同,这则微信实在有些恶搞,竟然把失主本人的电话贴在了上面。仅一天时间,这位“失主”就接到百余起“认领”电话,有人称是本人,有人称是他儿子,还有人称是他爹……这真的让“失主”本人很受伤。

  这事还得从5月1日说起。当天,禹城民警李光明接到一位微友的推送消息,称“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在步行街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叫张某某,银行卡10多张,现金1000元左右,动车票两张(张某某、商某某),车票是明天的,大家帮忙扩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必须转,正能量!失主请联系:1514381XXXX、1804385XXXX,好人好事,帮忙转下!”

  由于难辨真假,李光明立即向110指挥中心询问,了解到并未接到类似报警。后来,他又发现朋友圈里有许多人都在疯转该消息,“担心所留手机号为吸费电话,所以立即进行核实。”

  后经民警证实,这的确是个假消息。但与以往的不同,这条信息里所说的“失主”张某某、商某某确有其人,所留的手机号竟然就是这俩人的,也就是微信上所说的“联系人”的电话。

  被贴出的电话是失主本人的电话,这可不是一场小的恶作剧。“我是张某某的儿子,前几天在步行街把钱包丢了,是你捡到的吧?”“对不起,我没捡到钱包,那是恶作剧。”张某某说,他这几天被认领钱包的“失主”们骚扰得心烦意乱,电话因长时间通话热得有些烫手。“每天就接到百余个电话,后来干脆不再接了。”张先生也看到了这则朋友圈转发的信息,他也觉得很可笑,“别人丢的钱包,里面怎么会有我的动车票?捡钱包的人留的还是我的电话,一看就是恶作剧。”张某某称,商某某是他同事,被贴出的电话的确是他和商某某的。“认领钱包的人全国各地的口音都有,有的说自己就是张某某,有的说是张某某的爸爸,还有说是他儿子、同学、同事,称啥关系的都有。”张某某说,打电话的人太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把手机呼叫转移到一个空号上。

  商某某的遭遇几乎和张某某一样,现在也不堪骚扰停了手机号。后来民警再与两人联系时,两人的手机都已经无法接通。一则谣言借助微信朋友圈传播带来的恶果,让人难以承受。

  民警称,可能这类谣言随手一转,局外人感受不到会造成什么后果,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却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

  相关链接

  如何识别谣言

  1.内容都相似

  类似谣言无论怎么变换版本,钱包、动车票、失主姓名这些词汇,是永远都存在的。今年年初的时候,在朋友圈也曾广为传播一条谣言,称“朋友在人民路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俞刚锋,卡10多张,现金6000左右,动车票一张,车票是明天的。大家帮忙扩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必须转,正能量!失主请联系:1395707XXXX。”

  2.时间有规律

  谣言在什么时间出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拿“动车票”谣言来说,一般出现的时间是节假日前后、高校开学前后。文章开头的谣言就出现在五一小长假之前,而上面刚提到的“人民路捡钱包寻失主”谣言就出现在春节后高校开学前。

  几乎每到节假日都会有类似谣言出现,因为节假日人们出行频繁,高校开学的时候也是,购买动车票的情况很常见,这个时候在谣言里说钱包里有动车票是非常贴近实际的,容易让人相信。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偏偏是动车票?因为大家都知道火车票难买,丢了车票比丢了钱还要着急,而且还是“明天的动车票”。看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感同身受替“失主”着急,一着急,就转了。

  此外, “某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交规”还有 的谣言。新交规”“ 谣言总会在月底和月初出现,因为国家新出台法律法规,都是在某月1日开始施行的,这个时候谣言出现,更能让人相信。类似的还有,樱桃上市前的“樱桃生蛆”谣言,烧烤摊要营业前的“男孩吃含老鼠药烤串中毒”谣言等。

  3.识别有方法

  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出现谣言,那怎么鉴别是不是真的谣言呢?很简单,问百度是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所有的谣言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类似版本,同样的也可以搜到各地辟谣信息。只要将信息里的“姓名、电话、详细地址”等关键内容搜索一下,基本就能鉴别信息真假。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蔡亚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