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正在调试仪器

2015-11-07 16:16:00来源:大众网作者:庄滨滨

护士长正在给患者做穿刺

护士正在调试仪器

护士正在填写治疗单

护士们围在一起,匆匆吃着简单的午饭

  □记者 庄滨滨

  走进德州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患者们躺在柔软的病床上,有的用手机刷微信,有的用笔记本看股票,连接着生命的透析血管路里,含有毒素的血液持续地通过透析机 “置换”,护士们则来回穿梭巡视,洁净的病房里到处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氛围。

  这个1994年成立的血透中心,从一开始的1台透析机,到如今的33台,每年为患者进行上万人次的透析治疗。为了能拉长患者的生命线,默默付出、无怨无悔成为这群白衣天使的本色注脚。

  365天无节假日 每天忙得都顾不上喝水

  10月28日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人民医院血透中心。病房外,数十名患者像老朋友一样,正在说笑等待,脸上全然没有紧张、痛苦的神情。进入透析室,伴随着“滴滴”的仪表声音,几名护士忙碌的身影和两排血透机就映入了眼帘。

  “每天早上7点,护士们就赶到透析室常规机器自检、准备物品及药品,大约一个小时后,患者们陆续进入透析室进行治疗。”科护士长孙仁莲一边带着记者在透析室内参观,一边介绍机器功能。

  据了解,患者进入后,护士需要询问病史、认真核对医嘱,根据各项治疗参数进行设定,评估患者内瘘功能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穿刺方法,如:绳梯穿刺、纽扣穿刺等。顺利上机后,2名护士再次进行核对,监测生命体征,认真填写透析治疗单,清理物品。此后,每15分钟巡视患者治疗情况和机器运转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穿刺针有无滑脱、管路有无扭曲等异常情况。

  护士刘杨说,一个病人需要透析4-5个小时,上机前准备工作及治疗结束后终末处理工作2个多小时,一个班次下来,基本没时间坐着,喝水更是顾不上。最忙的时候,是中午12点病人下机,下一拨病人上机的时候,只能轮班简单吃点饭,为此有的护士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除了忙着日常治疗操作,护士们还肩负着全院各病区危重患者的CRRT治疗,有时还需要去下县协助治疗危重患者。一年365天,透析室的护士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周还要集体大扫除、组织学习培训,即便是工作间隙,护士们也大多捧着厚厚的专业书,“啃”个不停。

  守护好生命线 像亲人一样对待患者

  护士不就是打针输液嘛,怎么还需要这么持久性的学习?对于记者的疑问,孙仁莲护士长说,尿毒症患者进入透析治疗前,都需要做动静脉内瘘成型术,这个在医学上称为患者的生命线,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培养一名合格的透析护士需要2至3年的时间,为了练就一针见血的本事,年轻护士们可没少吃苦头。”

  孟冉冉是血透中心最年轻的护士,刚来血透中心的时候,老病号们根本不让这个丫头片子给自己扎针,碰都不让碰。那时候,孟冉冉只能跟在老师屁股后面,帮忙做辅助治疗工作,慢慢地,随着穿刺技术的提高,她逐渐得到患者认可,现在她已经可以独立操作。

  “穿刺是最难的环节,但是其它环节也需要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孙仁莲说,做一次透析,需要全身血液循环十几遍,也就意味着护士要时刻注意患者体外循环,避免出现意外情况。一旦穿刺针滑脱或各连接口松动,都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需要护士精神高度紧张。

  此外,由于尿毒症患者和家属大多经历了长期的治疗过程,精神压力经济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要求护士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对待患者还要亲切耐心。在血透中心,护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患者建立了胜似亲人般的关系,只有当患者不遵医嘱,因过度饮水、高盐饮食造成身体不适的时候,护士才会“着急”。

  “病人就像我们的老朋友,每周都见3次,有的一治疗就是十几年,看着他们如健康人般的生活着,为家庭、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透析病区护士长任海卫告诉记者。

  抛开劳累压力 减轻病痛是最大的快乐

  记者采访中发现,血透中心的护士们都不戴首饰,不是她们不爱美,而是规定不允许。此外,护士们普遍表示每天在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精神焦虑等问题,不过,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这个职业。

  科护士长孙仁莲今年已经50岁了,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肾内透析科护士长,见证了血透中心由小变大,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她说,自己从事本专业30多年,专业技能上没有压力,只是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上有点受不了,不过看到病人通过治疗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延长了生命,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经常有在其它医院被判‘死刑’的患者来人民医院,经过我们的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孙仁莲说,前一阵子,有个自己和同事从生命线上拽回来的患者,如今变化特别大,病情基本稳定,而且可以自己开车来做治疗,自己感觉特别欣慰。

  患者的康复,背后是护士们默默的付出。赶上几个同事生孩子请假,护士往往加班到深夜;病人脾气暴躁,护士则要和颜悦色地劝说,让病人积极进行治疗;看到病人因为血管条件不好穿刺困难的患者,护士也会心疼着急。

  不图回报的付出,也让人民医院血透中心的名声越来越响。如今,不少外地患者纷纷来到这里进行透析。家住河北的患者吴涛,家里的亲属在县城医院工作,考虑到人民医院血透中心设施先进,医护水平较高,每周三次驱车来人民医院规律透析。

  做了16年透析治疗的张大爷今年63岁,每次透析完,都会对护士们说一声谢谢,他说,自己能活这么久,多亏了中心的护士们……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