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曾祥平做客大众网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曾祥平做客大众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众网健康公益讲座栏目,今天来到我们的栏目的嘉宾是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曾祥平。曾大夫,欢迎您来大众网做客。
曾祥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节目正式开始前,我首先对曾祥平医师做一下简短的介绍。曾祥平医师 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12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进修学习,主攻儿童神经运动发育筛查及儿童运动障碍的诊断、评估与治疗。曾大夫今天您准备为大家讲解哪种疾病的知识呢?
曾:我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关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一些知识。
主持人:好的,那什么是运动发育迟缓呢?曾大夫。
曾祥平: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是指运动达不到正常发育里程碑所要求的内容,是儿童发育迟缓中的一个局部表现,可以伴随有智力发育迟缓、言语发育迟缓等。
主持人:曾大夫,那运动发育都包括那些内容呢?
曾祥平:运动发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粗大运动发育:竖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跳等;2、精细运动发育:上肢和手功能发育,抓物、捏取、玩具操控、握笔、生活自理,如系扣、穿脱衣物等。
主持人:儿童的运动发育是不是都有一定的规律?
曾:是的,儿童运动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譬如,从上到下,就是先学会抬头、坐再会站。从近端到远端,先是大关节的运动,肩关节,伸手。再到小关节指间关节,抓物、捏物等等。而且每一个月龄宝宝在发育上都有相应的标准,下面以3、6个月正常婴儿为例:
3个月宝宝仰卧位身体双手开始居中玩手、吃手;趴着肘支撑抬头45-90°;从仰卧位拉起至坐位头能前曲与躯干在一个水平;扶着腋部站立,下肢能短暂支撑身体。
6个月宝宝仰卧位能抱着脚丫吃脚、能伸手抓物;翻身较灵活;趴着双手支撑比较稳定;从仰卧位拉起至坐位能主动用力将自己拉起至坐位;坐位能双手支撑保持;扶着腋部站立,下肢支撑身体较稳定,偶尔会有跳跃。
主持人:曾大夫,哪些宝宝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呢?
曾:一般来说早产儿、在宫内或出生时有过缺氧的婴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或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等高危因素的宝宝容易出现。除此以外,养育方式不当,如家长过度保护,也会造成宝宝出现此类情况
主持人:在临床上,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目前很常见吗?
曾:很常见,目前在儿保门诊,几乎每天都能发现运动发育迟缓的宝宝。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很多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这些宝宝有一些遗留不同程度脑损伤,未来的生长发育也容易出现问题。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高龄产妇、剖宫产的数量也大幅度上升,这些有高危因素的宝宝数量相应增加,也就是我们的运动发育迟缓高危人群也将增多。
主持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医院都做了哪些积极的措施呢?曾大夫。
曾:我院对这类高危儿进行了专案管理,定期监测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发育的偏离,及时指导家庭干预训练或者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最大可能的保证宝宝的正常发育。同时通过孕妇课堂、宝贝课堂以及报刊、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对孕妇及家长就高危儿早期干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宣教,提高高危儿家长对早期干预的依从性。
主持人:为防止宝宝运动发育迟缓,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曾:保障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家长的作用无法替代。需要家长定期带宝宝进行保健、查体等,才能达到有效的监测作用。通过定期监测孩子的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接受我们的指导,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干预训练。
主持人:这种保健查体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做呢?曾大夫。
曾:没有高危因素,如早产、窒息、脑病、黄疸等的宝宝,从满月开始至周岁,差不多2-3个月一次。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每个月一次,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增加监测次数。
主持人:除了去医院保健,家长在家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曾:首先注意科学的养育方式。给宝宝提供丰富的环境,不能总抱着,舍不得出门,尤其是冬季的时候不能包裹得太紧。不能过度保护,像舍不得让孩子趴着、3个月了不敢竖着抱、6个月不敢让坐着等,除此以外有高危因素的宝宝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有没有以下情况:
①宝宝经常打挺、用力屈曲或伸直,好象“很有力”;②满月后头总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③3个月不能抬头;④4个月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⑤5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⑥6个月扶立时足尖、足跟不能落地:⑦7个月不会发ba、ma音;⑧8个月不能独坐;⑨头和手频繁抖动;⑩整日哭闹或过分安静,喂养困难。
主持人:好的,通过曾大夫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运动发育迟缓的一些情况。那如果孩子出现运动发育迟缓该怎么办呢?下面请曾大夫再介绍以下。
曾: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可能有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应及时到我们专业、正规的儿童保健门诊就诊,进行专业的神经运动和神经心理学检查,早期排除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训练和家庭养育指导。当然根据具体情况我们也会排除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因为很多代谢性疾病需要特殊药物或者特殊饮食干预,避免延误病情。对于养育方式不当造成的运动发育迟缓,通过及时纠正养育方式同时配合一些专业的运动治疗手法等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婴儿期的运动发育迟缓因为早期表现不明显,家长的意识欠缺而被家长忽略,导致其错过了早期干预最佳时间而留下终身的运动障碍。如果能在6-9个月内发现宝宝的运动落后,并及时进行干预训练,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早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快,可塑性、代偿性比较强,而且训练的时候哭闹也会少一些,训练效果较好。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因为早期家长不接受,甚至到2岁以后不会走才意识到晚了再来训练,孩子哭闹的非常厉害,训练配合度极差,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对家长朋友们说一句:孩子的成长不可逆,对于发现的生长发育问题千万别观望,别拖延。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早期干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主持人:好的,谢谢曾祥平大夫专业、细致地介绍,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进行咨询。本期的健康公益讲座到此就结束了,谢谢收看。各位网友,再见!
曾祥平:再见!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