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日记⑤范润华:德州"超材料"让科幻照进现实

2016-08-04 15:00:00来源:大众网作者:翟岩

  【编前话】自去年以来,德州市先后出台了“人才黄金30条”等政策,今年10月省第九届“海洽会”暨“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将举办……德州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招才引智,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大众网推出《博士日记》专栏,陆续走近一批高端人才,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片断,讲述德州建设人才汇聚之州、创新创业之城的故事。

范润华教授在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实验室内进行科学研究

目前有包括4名泰山学者在内的多名名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常驻德州开展工作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高创中心3号楼一楼整层免费提供给研发中心使用。

  □记者 翟岩

  7月25日,多云,上午10时,在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范润华带着他的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超材料的实验研究,如果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的“隐身衣”或许能变为现实。

  以前沿高科技为支撑的新材料,因甩出传统材料几条街的超级科幻性能,对普通百姓来说,这似乎既不可“望”也不可及,仿佛是一个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梦。其实,这些高大上的新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不久前,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申报的“冻干胶透明隔热贴膜”项目,获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重点资助,成为山东省近3年来唯一获人社部重点类资助的项目。

  来德州之前,范润华是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宽频电磁波吸收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材料的电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我能与德州结缘,其实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范润华告诉记者,2014年初,他作为山东省开展西部经济隆起带“科技人才服务团”成员之一,来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挂职。期间,范瑞华利用自己20多年的材料学研究经验,深入当地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和高校人才对接服务,协助多家企业开展技术产业升级。开发区党工委的领导也多次与其交谈,希望能开展长期合作。

  范润华说,面对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热情挽留,2014年6月,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山东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由他作为主要负责人,通过政府投一块、学校拿一块、企业助一块、山大晶体材料和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搬一块的模式,挂牌建立了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

  就这样,范润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德州扎下了根。

  研究中心在筹备期间,开发区管委会给予了很大支持,不仅拨款100万元用作启动基金,将高创中心3号楼一楼整层免租金供其使用,还积极帮助申报相关项目和解决科研人员生活工作中的各项困难。“2015年,我入选德州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获得了50万元科研资助,每月还有5000元生活补贴。”范润华说。

  “我们研发中心实际上属于非营利社会组织,以‘扎根德州、求材推才’为宗旨,主要致力于新材料领域技术转移和成果落地德州转化,同时配合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好新材料行业的‘引才引智’工作,推动区域内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范润华介绍说,山东大学材料学发展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拥有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德州迈特新材料研究中心作为入驻德州的实体化研究机构,将国内外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引到德州,目前有包括4名泰山学者在内的十余名教授、二十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常驻德州开展工作,并在德州招收了1名工程博士、21名工程硕士,推动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初显成效。

  目前,范润华的团队已与景津环保、奥冠电源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研究中心设立了专业项目组。下一步,将根据企业技术提升需求派员定向研究,围绕绿色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加快形成一批可转化的技术成果,缩短从研到产的环节,为当地企业产业转型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助推德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科研的创新没有终点,我们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尤其感觉和企业合作对接还是不够‘精准’,我个人希望研究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研发平台,还要将其打造成更广泛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谦虚与朴实,范润华如是说。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