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德州哪些应急避难场所离你最近

2015-05-13来源:德州晚报作者:

  本报讯(记者祁迪)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的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地震来了该往哪儿逃?该如何避震脱险?德州究竟能抵得住多大“威力”的地震?历史上的德州发生过哪些地震?

  据地震局工作人员介绍,地震监测工作是一年365天,时时刻刻不间断,而地震防御则是将功课做在事前,确保在地震灾害发生后,能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我市城区居住类建筑按VII度设防,可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其特殊的重要性,《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中明确要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在地震小区划结果、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高一档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倘若地震来了,市民该往哪儿逃呢?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达40处。其中,主城区共建有19处,场址面积达到89万平方米,在震时可疏散安置避难人口31万人。各县市都已有自己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共计21处。

  由于德州位于华北地震区,邢台至河间地震带的东部边缘,区内活动性断裂发育,且新生代以来活动频繁,使地应力易于集中,能量易于积累。这是造成我市地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德州历史上记载的有3级地震,但没有破坏性的。对德州市影响较大的地震为1966年的河北邢台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但对我市未造成重大损失。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