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月表演山东快书《刀劈日寇》
小品《回家》演出进行中
肖林在演出中
□见习记者 范晓辉
“文化社区行”,即把先进的文化送到广大农民群众身边,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深入开展破除陈风陋习宣传,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转变落后观念,自觉改进和抵制陈风陋习。
近日,由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众网德州频道共同主办,德州市环保局协办的全市农村“改陋习 树新风 文化社区行”活动接近尾声,大众网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切身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喜人:阵容强大 数位国家级演员登台
此次文化社区行活动,德州市歌舞团、京剧团、杂技团和文化馆等多个文化单位联动,陆续走进德州市各县市区进行巡回演出,可谓阵容强大,非同凡响。各位参加演出的艺术家们对此也非常重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一个个优秀节目呈现在广大社区居民的面前。
德州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肖林,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肖林独唱音乐会,他的歌声雄浑有力,给予在场观众强烈震撼。
国家级一级演员崔永臣出身京剧,但演出中反串快板和相声同样出彩。德州市歌舞团山东快书演员张光月,现任德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每年都会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曲艺作品,这次根据武城抗日英雄节振国创作的《刀劈日寇》就深受大家喜爱。
此次文化社区行中,像他们这样高水平的艺术家还有很多,记者与他们相处,被这些优秀艺术家们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所感动。
辛苦:演员敬业 半夜归家不辞劳苦
每晚7点,演出开始,参演人员必须在七点之前做好准备。社区条件有限,他们化妆、换衣服都要在大巴车里进行,而舞蹈队的姑娘们对此则是心有余悸,一次演出中,天色已黑,姑娘们正在换衣服,一个智障男子不知从何处闯入,吓得他们抱成一团,多亏附近人多,才能不速之客赶走。
演出一个半小时结束,而参演人员每次到家都过了晚上10点,遇到庆云、齐河等较远的社区,拖得时间会更长。有时候,疲惫了一晚上的演员们在大巴车上就已熟睡。虽然如此,各位参演人员没有抱怨,他们都说,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专业表演,再苦再累也无所谓。
参演人员晚上外出,家里的事情只能交给他人照顾。德州市文化馆的相声演员徐明哲马上就要结婚了,他忙着置办家具、给亲人送请帖等各种事宜,但每次有他的演出,他总能挤出时间到场,徐明哲说,能有把自己的表演展示给各位观众,是做演员的幸福。
高兴:群众受益 门前即享文化大餐
动感激昂的乐曲、高尚优雅的歌舞、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令人惊心动魄的杂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社区行让当地群众大饱眼福,演出团队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在武城,广场舞大妈自告奋勇上台参演,他们的演出与德州市歌舞团的曲艺专场相得益彰,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而他们的参演,完全出乎主办方意料之外,大妈们表演热情之高令人惊叹。齐河关爱艺术团排练的小品《回家》,由齐河当地人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来,小品表演风格幽默滑稽,给大家带来笑声的同时,也让孝顺老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观看演出的众多居民都被这样高水平的表演所惊叹,他们纷纷希望这样的演出能够长期进行下去,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更多的文化大餐。
惊叹:设备先进 舞台设备便捷高效
此次的演出车队,由一辆大巴车和一辆舞台车组成,演出能够顺利进行,除了有诸多高水平的演员参与之外,与演出团队配备的舞台车关系密切。精彩的文艺演出让社区居民大呼过瘾,而舞台车每到一处,也必有群众围观,社区居民对能够自由伸展的舞台车不住称赞。
记者在现场看到,舞台车使用非常便捷,演出用的音响、灯光等设备全部用它装载,演出时,只需将他们卸下,把舞台车展开即可,而演出用的背景布、帐篷等用品可直接在舞台车上搭建,每次的场地布置,用不了半个小时即可完成。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没有舞台车,到社区需要临时搭建场地,费事费力,现在可一车多用,即可搭建舞台、又可运输设备,省时不费力。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