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没问题,输液却过敏 诊所输青霉素险丢命

2015-05-19来源:德州晚报作者:

  见习记者 杨鸣宇

  5月16日,张先生的外甥女林女士来到德城区某社区诊所就诊,诊所医生检查后决定输液,得知林女士头孢过敏后使用青霉素,然而在输液使用青霉素时出现意外,导致林女士身体过敏,差点丢了一条命。

  患者:输青霉素差点丢命

  张先生说:“外甥女5月16日下午4点左右到该诊所就诊,当时也没想要输液,她就是有点发烧,所以来看看。”因为林女士做头孢皮试显示过敏,做青霉素皮试显示阴性,所以医生将头孢换成了青霉素。

  林女士当时询问医生,她是过敏体质,以前从没用过青霉素,曾口服过阿莫西林,用青霉素会不会出危险。“可诊所医生考虑用青霉素抗感染效果好,且青霉素皮试阴性,还是坚持用了青霉素。”张先生介绍说,“刚开始输的左手,可没过多久右手就有点发麻。”

  护士找到值班大夫,“大夫拔出针头后开始抢救,半小时后仍没有缓解,这才打120把她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张先生说,“到医院就6点半了,抢救了5个多小时,直到半夜12点才有所缓解。”

  “等我赶到医院时已是晚上7点,可到了医院发现诊所的人一个都没来,只有我外甥女在医院。”张先生说,“我就觉得不理解,就算是你们不想出钱,这人命关天的事情,难道不该有个人跟着吗?”

  据了解,虽然林女士的症状有所缓解,也恢复了意识,但一直昏昏沉沉,手脚仍然麻木。医生介绍说,这样的症状需要3-4天才能缓解。“我就是想要个说法,到底谁来负这个责任?”张先生说。

  诊所:完全按照规定用药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如此呢?诊所医生究竟有没有过错呢?记者为此采访了该诊所的值班医生。

  “我们首先给林女士做了检查,并不是我们非要给她输液,而是检查结果显示,林女士的血常规白细胞数明显比正常人高。”医生说,“这属于细菌感染,符合国家使用抗生素的相关规定,因此我们才给她输液。”

  据了解,在得知林女士头孢过敏将药换成青霉素后,林女士确实告诉了医生她以前没用过青霉素,只口服过阿莫西林。“当时我给她做了皮试,因为这种药物过敏很危险,我们不能不重视。”值班医生说,“可皮试结果出来后,林女士对青霉素并不过敏。为控制病情,才谨慎给予青霉素缓慢静滴。”

  值班医生介绍说,林女士过敏症状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对林女士进行了急救,在诊所现有条件下,能用的措施全用上了,“抢救了大概半小时,林女士症状有所缓解,但人命关天,这才拨打了120,把她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

  “我把她送到医院后又回到诊所拿了检查表,还陪他们到了晚上12点。我做社区医生十来年了,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我完全就是按照规定办事的。”医生说。

  针对医生的说法,记者再次拨打张先生的电话进行求证时,对方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医生:皮试结果不一定准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德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贾荣军。

  贾荣军表示,即使做皮试成功了,有一些病人还是会出现状况。因为皮试结果也不一定准确,有一部分人皮试会出现“假阴性”,出现迟发型过敏。

  “有可能是输液反应,还有可能是原发病过敏,就是在输液过程中,病症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造成这种情况,不过我从医这么多年,这种情况还是很少见的。”贾医生说。

  ■相关链接

  啥药需做皮试?

  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结核菌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 有机碘造影剂、门冬酰胺酶。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物)如:中诺嘉林(头孢噻吩钠;力芬也是头孢噻吩钠,但说明没有要求做皮试)、清开灵(冻干粉针)、益替欣(头孢替唑钠)、糜蛋白酶、维生素B1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相关新闻